
禮義。禮法道義。 漢 賈誼 《治安策》:“今或言禮誼之不如法令,教化之不如刑罰,人主胡不引 殷 、 周 、 秦 事以觀之也?” 漢 賈誼 《治安策》:“今世以侈靡相競,而上亡制度,棄禮誼,捐廉恥,日甚,可謂月異而歲不同矣。”《漢書·貨殖傳序》:“禮誼不足以拘君子,刑戮不足以威小人。”
“禮誼”是一個由“禮”與“誼”組合而成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禮誼”指以禮法道義為基礎的人際關系,強調通過禮節、規範維系的情誼。它既包含社會規範(禮),也包含情感聯結(誼),常用于描述相互尊重、友好相處的狀态。
禮:
誼:
如需進一步了解“禮”的典章制度或“誼”的字源演變,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來源:、14)。
《禮誼》是一個四字詞語,它由“禮”和“誼”兩個漢字組成,形容一種注重禮儀和友誼的品質。這個詞語主要表達了待人寬厚有禮、與人為善、交友親密的含義。
根據漢字的構造規則,我們可以将《禮誼》這個詞語拆分為兩個部首:一個是“示”部,另一個是“讠”部。其中,“示”部是指事物的表現或示範,而“讠”部是指與言語相關的意思。從筆畫角度來看,單個漢字“禮”有5畫,“誼”有12畫。
《禮誼》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中,是孔子弟子曾子的言行所體現的一種美德。它強調了人際關系中應有的禮儀和友誼。後來,《禮記》等經典著作也進一步發展和闡述了這一概念。
在繁體字中,可以使用「禮誼」來表示《禮誼》。
在古代,漢字的字形經曆了一些變化,《禮誼》也有不同的古字寫法。其中,“禮”可以寫作“良”或“祉”,“誼”可以寫作“誼”或“敏”。這些字形在古代文獻中有所出現。
1. 我們要秉持禮誼待人,不管身份地位等差異,都要互相尊重和友善相處。
2. 他與周圍人建立了深厚的禮誼,因此在困難時大家都會伸出援助之手。
3. 他們之間的禮誼恩義,已經超越了一般的朋友關系,更像是親如兄弟。
1. 禮貌:即“禮”和“貌”兩個字組成的詞語,指人際交往中應有的規矩、端莊的行為表現。
2. 誼友:即“誼”和“友”兩個字組成的詞語,指交情深厚、互相信任和幫助的朋友。
3. 禮尚往來:即“禮”和“尚往來”兩個成語組成的詞語,指待人處事要有禮貌,以禮相待。
近義詞:友善、親睦、和睦、相互尊重。
反義詞:冷淡、疏遠、無禮、敵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