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厘治的意思、厘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厘治的解釋

猶治理。 明 宋濂 《同知臨洮府事班景道除陝西行省參知政事诰》:“必得同寅協恭之臣共釐治之:則事集而功成不難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厘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詞義

“厘治”意為治理、整理,屬于書面用語。例如明代宋濂在文獻中提到:“必得同寅協恭之臣共釐治之,則事集而功成不難矣”(出自《同知臨洮府事班景道除陝西行省參知政事诰》),此處“厘治”即指共同治理政務。

二、字義分解

  1. 厘(lí)
    • 本義為計量單位(如長度、質量的百分之一),但在“厘治”中引申為整理、治理。
    • 古文中常與“理”通假,表處理事務之意。
  2. 治(zhì)
    • 指治理、安定,如“治國”“治世”。

三、用法與語境

四、注意事項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古籍或仿古語境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厘治:一個有着豐富含義的漢字

厘治(lí zhì)是一個漢字,由兩個部首組成:廠(chǎng)和治(zhì)。廠是指石頭的形狀,治是指掌握、治理的意思。整個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廠(1畫)、廠(1畫)、治(14畫)。

這個詞來源于古漢語,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鄘風·采葛》:“匪厘匪夷,何可知也?”其中的“厘”一詞意為“剖析、分清”。後來,厘治逐漸演變為了“整合、統一、處理”等含義,并在現代漢語中被廣泛使用。

厘治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厤治”,即将廠的上橫撇改為了廠的左豎。繁體字一般在港澳地區和台灣使用。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很多變化。例如在清朝時期,厘治的寫法為“壢治”,其中“壢”是由“廠”和“裡”兩個部首組成的。古時的字形和用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所表達的基本含義相近。

例句:

1. 這個問題需要進行深入厘治,才能找到根本的解決辦法。

2.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來厘治犯罪問題。

3. 我們應該積極參與社會治理,為社會的厘治貢獻力量。

組詞:

厘解、厘清、厘定、治理、治安、治療、治學、治理、治愈等

近義詞:

整治、處理、解決、處理、克服

反義詞:

泛濫、惡化、放任、擴散、失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