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書·劉毅傳》:“帝嘗南郊,禮畢,喟然問 毅 曰:‘卿以朕方 漢 何帝也?’對曰:‘可方 桓 靈 。’帝曰:‘吾雖不及古人,猶克己為政。又平 吳會 ,混一天下。方之 桓 靈 ,其已甚乎!’對曰:‘ 桓 靈 賣官,錢入官庫,陛下賣官,錢入私門。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 桓 靈 之世,不聞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後以“劉毅答詔”謂敢于谏诤。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劄率爾遣興寄呈蘇渙侍禦》詩:“ 郭欽 上書見大計, 劉毅 答詔驚羣臣。”
“劉毅答诏”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liú yì dá zhào,其核心含義是敢于直言進谏,體現了臣子對君主坦誠谏诤的勇氣。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成語出自《晉書·劉毅傳》。
背景故事:
晉武帝司馬炎在南郊祭禮後,問大臣劉毅:“我與漢代哪位皇帝可比?”劉毅直言:“可比桓帝、靈帝(東漢末年昏君)。”武帝辯稱自己勤政治國、統一天下,不應與此二人相提并論。劉毅進一步指出:“桓帝、靈帝賣官所得錢財歸入國庫,而陛下賣官的錢卻流入私囊。從這點看,您還不如他們。”武帝聽後大笑,感慨:“桓靈時期聽不到這樣的直言,如今有直臣,說明時代不同了。”
唐代杜甫在《暮秋枉裴道州劄率爾遺興寄呈蘇渙待禦》中化用此典:“郭欽上書見大計,劉毅答诏驚群臣”,借以贊頌忠谏之臣的膽識。
若需進一步了解《晉書》原文或杜甫詩句背景,可參考高權威性來源(如、2、3)。
《劉毅答诏》是古代中國文學中的一篇名篇,是東晉時期劉毅所作的一篇回答官方問詢的文章。
《劉毅答诏》即指劉毅對诏書的回答。在這篇文章中,劉毅回答了官方的提問,并表達了自己對政治、社會、人生等問題的觀點。
《劉毅答诏》的拆分部首為刀(刂)和心(忄),根據康熙字典的解釋,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劉毅答诏》是東晉時期劉毅以文言文寫作的一篇回答文章,被收錄于《文選》中。劉毅是東晉時期一位傑出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他在文章中對時事政治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受到了當時社會的廣泛認可。
劉毅答詔
古時候《劉毅答诏》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發音和意義基本相同。漢字的寫法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有所變化,這也是漢字的演變過程之一。
《劉毅答诏》中的例句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和哲理意味。以下是其中的一句例句:“臣對于國家安危、社會治理、人民倫理等方面的觀點,本着忠誠、整齊和聰明的原則,以協助國君治理國家為己任。”
組詞可以根據《劉毅答诏》中的詞語進行組合,例如:“答诏”、“劉毅”、“政治”、“回答”等。
《劉毅答诏》近義詞可以有:“回答官方問詢的文章”、“回應诏書”等。
《劉毅答诏》反義詞可以有:“未答诏”、“不回應诏書”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