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六種美德:仁、知、信、直、勇、剛。《論語·陽貨》:“ 由 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 何晏 集解:“六言六蔽者,謂下六事:仁、知、信、直、勇、剛也。” 晉 陸雲 《晉故散騎常侍陸府君诔》:“六言六行,非君不肅。”
(2).謂六言詩。每句均為六字的詩。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六言七言,雜出《詩》《騷》。”《北史·陽休之傳》:“當 文襄 時,多作六言歌辭,淫6*蕩而拙,世俗流傳,名為《陽五伴侶》,寫而賣之,在市不絶。”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六言漢語 快速查詢。
“六言”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均與字數和文體相關:
指六字成句的文體或句式
這是“六言”最核心的含義。“六”指數量,“言”即字、音節。合指由六個字構成一句的文體形式。這種句式常見于古代韻文,如詩歌、箴銘、頌贊等。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第1卷第1523頁“六言”條釋義一。
特指一種詩體:六言詩
在詩歌領域,“六言”特指每句固定為六個字的詩體,即“六言詩”。它是中國古典詩歌中相對少見的一種體裁,與常見的五言、七言詩并列。六言詩在句式上通常采用“二二二”或“三三”的音節節奏。這種詩體在漢魏六朝時期有所嘗試,唐代有少量作品,但整體上不如五言、七言詩興盛和普及。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1988年修訂版)第0484頁“六言”條釋義二。
“六言”一詞在漢語詞典中的解釋聚焦于其形式特征,主要指由六個字構成一句的文體句式,并特指古典詩歌中的一種體裁六言詩。它體現了漢語詩歌在字數、句式上的多樣性。
“六言”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源自《論語·陽貨》中的“六言六蔽”,即仁、知(智)、信、直、勇、剛六種品德。
孔子以此教導弟子子路,強調這些美德若缺乏學習與修養,可能衍生出對應的弊端(如“仁”可能流于愚鈍,“剛”可能變為狂妄等)。這一含義體現了儒家對道德修養的重視。
即每句由六個字組成的詩歌形式。
六言詩在中國古代文學中較為少見,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及其與七言詩均雜出于《詩經》《楚辭》。例如北朝陽休之曾創作六言歌辭,但因語言俚俗被稱為“陽五伴侶”,在民間流傳較廣。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論語》原文或古典文論《文心雕龍》。
艾蕪骜猾百寶囊白露闆弱爆栗子罷輭背集敞平昌圖澄清天下楚相彈子鎖帝羓斷線鹞子發梁飛蛇伏獅高研過患寒暑侯岡劃船晖映澗栖艱深幾度積壞浕涢駉那繼室疚惸窾奧寬疾隆興寺祿賞露形呂端大事不糊塗鬧吵吵鈚箭屏翰僑鄉旗腳青閣奇贍塞關審度沈照仕女班頭濤瀾鐵圍城逖聽遐視桶裙同形兔罟惟城問斷向晦銜曜洩洩沓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