擯落的意思、擯落的詳細解釋
擯落的解釋
排斥棄絕;落選。《三國志·魏志·锺會傳》“﹝ 王弼 ﹞注《易》及《老子》”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曰:“至于六爻變化,羣象所效,日時歲月,五氣相推, 弼 皆擯落,多所不關。” 南朝 宋 謝靈運 《昙隆法師诔序》:“慨然有擯落榮華,兼濟物我之志。”《隋書·藝術傳·蕭吉》:“ 吉 性孤峭……又與 楊素 不協,由是擯落於世,鬱鬱不得志。” 宋 蘇洵 《上皇帝書》:“當少時嘗欲僥倖於陛下科舉,有司以為不肖,輒以擯落。”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二:“ 廖 不可,曰:‘留來科作元。’遂擯落。”
詞語分解
- 擯的解釋 擯 (擯) ì 排除,抛棄:擯棄。擯除。擯黜(罷黜并放逐)。擯諸門外。 古同“傧”,迎賓。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落的解釋 落 ò 掉下來,往下降:降落。落下。零落(.葉子脫落,如“草木落落”;.衰敗,如“一片落落景象”;.稀疏,如“槍聲落落”)。脫落。落葉。落淚。落潮。落英。落日。落體。落座。隕落。落井下石(形容乘人之危
網絡擴展解釋
“擯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排斥棄絕或落選,常見于古代文獻和現代書面語中。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排斥棄絕:指主動或被動地将某人、某物排除在外,帶有明确的否定态度。例如《隋書》提到蕭吉因性格孤僻與權臣不合,最終“擯落于世”。
- 落選:多用于科舉、選拔等場景,如宋代蘇洵自述科舉被“擯落”的經曆。
2.詞源與用法
- 由“擯”(排除)和“落”(掉落)組合而成,強調“被排除而脫離原有位置”。
- 常見于文言文或正式文體,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可見于曆史研究、文學評論等領域。
3.文獻例證
- 南朝謝靈運在《昙隆法師诔序》中寫道:“擯落榮華”,指摒棄世俗富貴。
- 《三國志》注引提到王弼注解《周易》時“擯落”部分傳統觀點,體現學術上的取舍。
4.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排斥、淘汰、廢棄。
- 反義詞:接納、擢升、采用。
5.現代適用性
- 當代語境中,可用于形容人才選拔、競賽淘汰等場景,但更常用“淘汰”“落選”等通俗詞彙替代。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三國志》《隋書》等古籍,或查閱權威詞典(如)。
網絡擴展解釋二
擯落這個詞來自于漢語,具體意思是拒絕、抛棄或放逐等含義。它的拆分部首是扌和殳。根據現代漢語規範字典,擯落這個詞的筆畫數是11畫。在繁體字中,擯落這個詞的寫法基本保持一緻。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擯落這個詞通常是用「擯」并上「⻍」或者「⻏」,後者表示手的形狀,表示通過手的動作進行摒棄。以下是一個擯落的例句:他們擯落了那個不稱職的領導。擯落這個詞的近義詞可以是排斥、抛棄、遺棄等,反義詞可以是接納、接納、納入等。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