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賓幕的意思、賓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賓幕的解釋

亦作“賔幕”。1.幕府。 唐 盧象 《送趙都護赴安西》詩:“ 漢 使開賓幕,胡笳送酒巵。” 唐 賈島 《寄李輈侍郎》詩:“賓幕誰嫌靜,公門但晏如。” 宋 洪適 《賀方鎮江啟》:“某自離賔幕,屢換律筩。”

(2).幕賓;幕僚。《舊唐書·孔巢父傳》:“ 大曆 初, 澤路 節度使 李抱玉 奏為賓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賓幕”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官制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古代地方軍政長官(如節度使、觀察使等)幕府中聘請的僚屬或賓客。這些人員并非朝廷正式任命的官員,而是由主官自行征辟的才智之士,擔任參謀、書記、顧問等職。以下從詞典釋義、曆史背景和職能角度詳細解釋:

  1. 詞義構成與核心定義

    “賓”指賓客、幕友;“幕”指幕府,即軍政長官的衙署或辦公機構。合稱“賓幕”,字面意為“幕府中的賓客”,特指那些被主官以賓客之禮相待并委以事務的僚屬。其身份介于賓客與屬吏之間,既受禮遇又承擔實際工作。

    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賓幕”詞條釋義。

  2. 曆史制度背景

    賓幕制度在唐代尤為盛行。節度使、觀察使等地方大員擁有開府自置僚屬的權力(“開幕府”),他們廣泛招攬有才學的文人、士子入幕,擔任如掌書記、判官、推官、巡官等職。這些職位雖非朝廷命官,但地位重要,是士人入仕的重要途徑之一,也常作為晉升中央官職的跳闆。

    來源:張國剛《唐代藩鎮研究》中關于幕府僚佐制度的論述。

  3. 職能與角色

    賓幕的主要職責是輔助主官處理政務、軍務及文書工作,具體包括:

    • 參議謀劃:提供政策建議、軍事策略(參謀)。
    • 文書案牍:起草公文、奏章、書信(掌書記等)。
    • 處理庶務:協助管理財政、司法、禮儀等具體事務(判官、推官等)。
    • 聯絡接待:代表主官進行對外聯絡或接待賓客。

      他們是主官重要的智囊團和行政助手。

      來源:賴瑞和《唐代中層文官》中對幕職具體工作的分析。

  4. 文學與文化中的體現

    “賓幕”一詞常見于唐代及以後的史書、筆記和詩文中。如杜甫、韓愈、李商隱等詩人都有入幕經曆,其詩文中常提及幕府生活。後世也常用“賓幕”代指在地方官府或高級官員手下擔任類似職務的人。

    來源:周勳初《唐語林校證》中收錄的唐代幕府轶事及文人相關記載。

“賓幕”特指中國古代(尤其唐代)由地方軍政長官自行聘請、在幕府中擔任參謀、文書、事務等工作的僚屬或賓客。他們雖非朝廷正式官員,但在地方治理中扮演着關鍵角色,是特定曆史時期官僚體系的重要補充和士人進階的途徑。其制度體現了古代用人機制的靈活性。

網絡擴展解釋

“賓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曆史文獻中有所延伸,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解釋

  1. 幕府
    指古代将帥或地方軍政長官的府署,是處理政務的核心機構。例如唐代詩人盧象在《送趙都護赴安西》中寫道:“漢使開賓幕,胡笳送酒巵”,此處“賓幕”即指邊疆将領的幕府。

  2. 幕賓/幕僚
    指在幕府中擔任參謀、文書等職務的僚屬,屬于非正式官職。如《舊唐書·孔巢父傳》提到,孔巢父因才能被節度使李抱玉“奏為賓幕”,即被任命為幕僚。


曆史用例


詞性與同義詞


“賓幕”一詞既可指代機構(如将帥府署),也可指代職位(如幕僚),需根據上下文具體分析。其用法多見于唐代至宋代的文獻,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舊唐書》或唐代詩文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安擾鞭捶冰霰補續參決憧愚雌雄摧頽大點敦龎恩眷二虢撫期負違剛條感驗泔魚羹饘關由骨韻還反懷琰虎虎有生氣駕説濟度結托結轍近兩年矜智負能雞犬不聞鹫台駿骁克雪闚欲老爺廟樂毅棗攏總檸檬澎漲偏頭痛琵琶胡語旗開馬到青華仙真寝瘵蹊隧榷金勝冠蛇蚖拭拂水泆說豫投畀豺虎推讓駝毯土石方維舟遐劫向日葵小業主細面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