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瀏灕 ”。
亦作“ 瀏漓 ”。流利飄逸貌。 唐 杜甫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序:“觀 公孫氏 舞劍器渾脫,瀏灕頓挫,獨出冠時。” 清 王士禛 《師友詩傳錄》:“故渾脫瀏漓,隻如其自道,頓挫獨出,能此者幾人?” 清 冒襄 《寒夜聽白三彈琵琶歌》:“頓挫瀏灕得至性,幽抑怨斷傳深情。” 清 莫友芝 《<巢經巢詩抄>序》:“而其( 鄭子尹 )盤盤之氣,熊熊之光,瀏灕頓挫,不主故常。”
浏漓(liú lí)是漢語中一個形容動态美感的疊韻聯綿詞,其核心含義為“流動飄逸、灑脫不拘”,常用于描繪藝術表演、自然景象或人物氣韻的生動流暢之态。以下從詞典釋義與文學應用角度分層解析:
水流靈動貌
源自“浏”的本義(水流清澈湍急)與“漓”的通假義(水滲流貌),二字疊加強化了液體流動的輕盈迅疾感。如《說文解字》釋“浏”為“流清也”,段玉裁注:“浏然流貌”。
引申為藝術與行為的灑脫
現代詞典(如《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形容動作、聲音等流暢奔放而不拘束”,多用于舞蹈、音樂、書法等藝術領域,強調行雲流水般的自由感。
該詞在古詩文中常以動态意象傳遞超凡脫俗的美學意境:
“浏漓頓挫,獨出冠時” —— 描繪劍舞的飄逸飒爽與節奏起伏,成為诠釋此詞的典範用例。
如“山泉浏漓而下”,賦予自然景觀以靈動生命力(參考《曆代山水詩選》)。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收錄“浏漓”詞條,釋義為:“流利飄逸而不拘束。”
鍊接: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線上版(注:此為示例性權威鍊接,實際使用需替換為有效官方資源)
《古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強調其通假關系:“漓通‘淋漓’,表酣暢之态。”
詞語 | 側重方向 | 典型語境 |
---|---|---|
浏漓 | 動态的飄逸不拘 | 藝術表演、自然流動 |
淋漓 | 酣暢盡緻 | 情感抒發、筆墨揮灑 |
流暢 | 連貫無阻 | 語言表達、機械運作 |
結語
“浏漓”一詞凝練了中華美學對流動意蘊的追求,其詞典釋義與文學用例共同構建了“形神兼備的灑脫”這一核心意象,成為诠釋動态之美的經典語彙。
“浏漓”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iú lí(注音:ㄌㄧㄨˊ ㄌㄧˊ),其核心含義是流利飄逸貌,多用于形容藝術表演或文風的自然流暢與灑脫意境。
基本釋義
“浏漓”指事物表現出的流暢、灑脫之感,常見于文學和藝術領域。例如唐代杜甫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序中描述劍舞“瀏灕頓挫,獨出冠時”,即通過“浏漓”展現動作的飄逸與節奏感。
變體與關聯詞
應用語境
多用于詩文、書法、舞蹈等藝術形式的賞析,例如清代王士禛評價詩歌“渾脫瀏漓”,即強調其自然流暢的風格。
變異弼違曹馬愁黛吹毛洗垢刺透摧朽對位忿噪隔塞觀漁海震華屋山丘肩峰降調降禮江沱奸言燋铄交響曲解分警省慨憶刊出昆弟堀閲來到牢不可破吏俸理虧犂明璘斌龍綸門畫雞兒木藍難當蟠蛇飄洋航海清調曲區中緣人造冰軟碧神域設行石渠閣試想手分收市所向克捷騰那剃光頭瞳人同心結危弱為魚五公五五無紮墊五铢服象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