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柳眉踢豎 ”。
“柳眉倒豎”是一個主謂式成語,形容女子發怒時眉毛豎起的神态,常與“杏眼圓睜”等表達搭配使用。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字面指女子細長如柳葉的眉毛因憤怒向上豎起,生動刻畫女性發怒時的面部表情。該詞為中性成語,結構為主謂式,注音為liǔ méi dào shù,繁體寫作“桺眉倒竪”。
二、出處與例句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作品中刻畫女性角色情緒波動,尤其突顯憤怒或驚訝時的表情變化。例如:“聽聞消息後,她頓時柳眉倒豎,拍案而起”。
四、近義詞 同義表達包括“柳眉剔豎”“柳眉踢豎”,均強調眉毛豎起的憤怒神态。
擴展說明:該成語通過具象化眉形變化,将抽象情緒轉化為視覺形象,是中文“以形傳神”的典型表達。
柳眉倒豎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人憤怒、惱火的樣子。成語“柳眉倒豎”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木”、“目”、“口”、“竹”。其中,“木”表示木頭的意思,代表柳樹;“目”表示眼睛;“口”表示嘴巴;“竹”表示竹子,也是用來表示豎直的意思。總體上,表示眉毛平時彎曲的形狀突然變為直立狀态。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南史·劉道魁傳》中。劉道魁是南朝梁時期的一位官員,因為憤怒嚴詞谏言而被廢黜。據說他因為憤怒而使得眉毛一下子豎了起來,形象十分動人,被後人用來形容人憤怒的表情。
《柳眉倒豎》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沒有特殊變化,與簡體字一樣。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中,柳眉倒豎是沒有連筆的寫法,每個字均分開書寫。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老闆看到員工的騷動,柳眉倒豎,立刻下令調查。
2. 他遭遇到了許多挫折,柳眉倒豎,但他從未放棄過努力。
3. 她聽到這個壞消息時,柳眉倒豎,露出了憤怒的表情。
一些近義詞包括:怒目而視、憤怒至極、怒氣沖沖。
一些反義詞包括:笑逐顔開、得意洋洋、冷面無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