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溺山隅的意思、避溺山隅的詳細解釋
避溺山隅的解釋
謂防止淹死而躲入山隅。表示遠遠回避。 漢 司馬相如 《美人賦》:“譬於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見其可欲。”《梁書·王僧孺傳》:“下官不能避溺山隅,而止冠李下,既貽疵辱,方緻徽繩,解籙收簪,旦歸初服。”
詞語分解
- 避的解釋 避 ì 躲,設法躲開:避雨。避暑。避世。避諱。回避。避重就輕。避世絕俗。 防止:避免。避孕。避嫌。避雷針。 躲就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山隅的解釋 亦作“ 山嵎 ”。山角;山曲。 漢 司馬相如 《美人賦》:“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文選·曹植<洛神賦>》:“微幽蘭之芳藹,步踟蹰於山隅。” 張銑 注:“徐步徘徊於山之隅角。” 清 侯方域 《宦官
網絡擴展解釋
“避溺山隅”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基本含義
該成語字面意為“避免因溺水而躲入山腳角落”,比喻主動遠離危險或困境,采取謹慎回避的态度。其核心意義在于強調對潛在危機的預判和主動規避。
出處與背景
- 典故來源:出自漢代司馬相如的《美人賦》——“譬于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見其可欲”(意為:與其在水中防火、山腳避水,不如從根本上遠離誘惑)。
- 曆史用例:《梁書·王僧孺傳》中曾引用此成語,形容在複雜局面中選擇明哲保身的策略。
使用場景
- 形容謹慎态度:用于描述對危險或不良環境保持警惕,如“他處事圓融,常能避溺山隅”。
- 批評消極逃避:也可略帶貶義,指過度保守或缺乏擔當,例如“面對挑戰一味避溺山隅,恐失良機”。
結構與語法
- 詞性:中性成語,可作謂語或定語(如“避溺山隅之舉”)。
- 結構:緊縮式(前後兩部分存在因果關系)。
- 近義詞:明哲保身、遠害全身;反義詞:迎難而上、铤而走險。
發音與書寫
- 拼音:bì nì shān yú(注意“隅”讀yú,非yū)。
- 繁體寫法:避溺山隅。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綜合自)。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避溺山隅》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逃離險境或解脫困境。它由四個漢字組成,包括“避”、“溺”、“山”和“隅”,分别拆分為“⻌”、“内”、“山”和“邑”,以及“氵”、“犬”、“山”和“阝”。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文化背景,古代漢字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避溺山隅》。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勇敢地面對困境,最終成功地避溺山隅”。與之相關的組詞有避險、避難、避免等,能代表相同或類似意義的近義詞有脫困、解脫、逃離等,反義詞則是陷入、沉溺、迷失等。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