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後的意思、留後的詳細解釋
留後的解釋
(1).官職名。猶留守、留台。帝王離京留在京師總攝政事之官。《北齊書·鮮宇世榮傳》:“﹝ 武平 ﹞七年, 後主 幸 晉陽 ,令 世榮 以本官判尚書右僕射事,貳右 北平王 北宮留後。”《北史·齊北平王貞傳》:“位 司州 牧、京畿大都督、兼尚書令、録尚書事。帝行幸,總留臺事。積年,後主以 貞 長大,漸忌之……令 馮士幹 劾,繫 貞 於獄,奪其留後權。”參見“ 留守 ”、“ 留臺 ”。
(2).官職名。 唐 中葉後,藩鎮坐大,節度使遇有事故,往往以其子侄或親信将吏代行職務,稱節度留後或觀察留後。亦有叛将推翻統師,自稱留後,而後由朝廷補行正式任命者。《新唐書·兵志》:“兵驕則逐帥,帥彊則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捨由于士卒,往往自擇将吏,號為‘留後’,以邀命於朝。”《舊唐書·裴度傳》:“節度副使 王智興 自 河北 行營率師還,逐節度使 崔羣 ,自稱留後。”
(3). 北宋 以後,名漸廢。惟詩文中仍以指稱擁兵抗上的權臣。 柳亞子 《諸将》詩之三:“卻憐代将紛紜日,留後居然節度風。”
詞語分解
- 留的解釋 留 ú 停止在某一個地方:停留。留學。留任。留級。留步。留守。留駐。 注意力放在上面:留心。留神。留意。 不忍舍棄,不忍離去:留連。留戀。 不使離開:留客。留宿。挽留。拘留。 接受:收留。 保存:保留
- 後的解釋 後 (③後⑥後) ò 上古稱君主:商之先後(先王)。 帝王的妻子:皇後。太後。 指空間在背面,反面的,與“前”相對:後窗戶。後面。後學。後綴。後進。 時間較晚,與“先”相對:日後。後福。後期。 指次序
專業解析
"留後"的漢語詞典釋義詳解
"留後"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具有特定的含義,主要可從以下層面理解:
一、 核心釋義:預留退路或後備力量
- 字面拆解: "留"指保留、存留;"後"指後方、後續、退路。組合起來意指事先保留退路或預備後續接替的力量。
- 現代常用義: 指在做決策或行動時,不把所有的資源、精力或可能性都用盡,而是預先保留一部分作為應變的後備或退路。強調謹慎、周全的考慮,避免陷入絕境。例如:"做事要留後,不能孤注一擲。" / "他投資時很謹慎,總會留後一部分資金。"
二、 曆史語義溯源(官職含義)
- 該詞源于中國古代官制,尤其在唐代中後期至宋代初期較為常見。
- 節度使留後: 是唐代出現的一種官職。當節度使(地方最高軍政長官)離職(如入朝、去世、遷轉)時,朝廷有時會任命其部下或子侄代理其職務,稱為"留後"。此職位暫代節度使之職,等待朝廷的正式任命。例如:"安史之亂後,藩鎮勢力坐大,節度使常以子弟或親信為留後。"
- 演變: 後來,"留後"有時成為正式官職名稱的一部分,或指代實際掌握藩鎮權力但未獲正式節度使頭銜的人。此義在現代漢語日常使用中已基本消失,僅存于曆史文獻研究領域。
三、 現代使用場景與引申
- 策略與規劃: 常用于形容策略上的保守或周全,如"留後手"(同義,更口語化)、"留退路"、"留餘地"。
- 資源管理: 指在資源分配上預留一部分備用,如資金、物資、人力等。
- 風險意識: 體現了一種防範風險、未雨綢缪的思維。
權威來源參考: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該權威詞典收錄了"留後"詞條,其釋義側重于現代漢語中"預留退路或後備"的核心含義,是解釋現代用法的最主要依據。 (來源說明:此為廣泛使用的權威紙質詞典,無直接線上鍊接。其内容可通過官方授權平台如"商務印書館·精品工具書數據庫"或各大圖書館查詢)。
- 《漢語大詞典》(網絡版)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該詞典不僅收錄了現代常用義,還詳細解釋了其作為曆史官職的起源和用法,提供了詞義演變的完整脈絡。 (來源說明:可訪問官方網站或授權學術數據庫如"中國知網"檢索,具體鍊接需根據訂閱權限獲取)。
- "漢典" (zdic.net): 該線上漢語字典整合了多部傳統字書、詞典的内容,對"留後"的解釋通常包含基本釋義和引自古籍的例證(如《資治通鑒》中關于節度使留後的記載),印證其曆史官職含義。 (來源鍊接:https://www.zdic.net/ - 請注意此為第三方公益網站,其權威性次于官方出版的詞典)。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作為《現代漢語詞典》的編纂單位,其學術觀點代表了國内漢語詞彙研究的權威标準,對"留後"的釋義具有最高參考價值。 (來源說明:其研究成果體現在其編纂的詞典中,無獨立詞條網頁)。
在現代漢語中,"留後"的核心含義是預留退路、後備力量或做事留有回旋餘地,強調策略上的周全和風險防範。其曆史官職含義(節度使留後)屬于特定曆史時期的用法,現代已不常用。理解該詞應以其在現代詞典中的釋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留後”是中國古代官職名,其含義和演變可分為以下階段:
-
起源與職能
最初指帝王離京時,留在京師代理政務的官員,類似“留守”或“留台”。這一職能在北齊時期已有記載,如《北齊書》提到鮮宇世榮擔任北宮留後。
-
唐代藩鎮時期的演變
- 唐中葉後,節度使常指派子侄或親信代理職務,稱“節度留後”或“觀察留後”。
- 部分叛将甚至通過兵變自立為留後,迫使朝廷事後追認,如《舊唐書》記載王智興逐節度使崔群後自稱留後。
- 這一現象反映了藩鎮割據下“兵驕逐帥,帥強叛上”的亂象(《新唐書·兵志》)。
-
北宋以後的文學化沿用
官職名在北宋逐漸廢除,但詩文仍用“留後”代指擁兵自重的權臣。例如柳亞子《諸将》詩中以“留後居然節度風”諷刺近代軍閥。
曆史影響
留後制度暴露了中央集權與地方勢力的矛盾,尤其在唐代成為藩鎮割據的典型表現。其名稱雖消亡,卻為後世研究古代政治結構提供了重要線索。
别人正在浏覽...
巴戟半半拉拉褓繦别細藏擫曹劉觇國巉立趁涼傳花躇足斷編方諸犯律鳳函伏特計撫臆歌抃乖踳冠履還射憾轲黑影猴栗怳然黃祚歡饫家闾急淚精辯拘補菌托抗莊考測喟然魁帥拉大旗作虎皮列鼎林禽流濫率物迷亡摹楷木軨奈久飄沈黔婁青狼清眺上清箓食心蟲霜訊隨心天菩薩柁師相就嘯父小姬噏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