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留館的意思、留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留館的解釋

清 制,進士之中在一甲裡一二三名的分别為狀元、榜眼、探花。在二甲、三甲裡的,再應朝考,成績優者到翰林院學習三年,稱“庶吉士”。學習期滿,舉行“散館”考試,優等的授翰林院正式官職,原為二甲進士授編修,原為三甲進士授檢讨,稱為“留館”。未留館的,可為給事中禦史主事,或出為州縣官。《官場現形記》第五八回:“鄉試三場,會試三場;取中之後,還要復試,又是殿試、朝考、留館。諸君都是過來人,那一層門檻可以越得過。”參閱《清會典事例·翰林院·散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留館”是清代科舉制度中的專有名詞,指翰林院庶吉士通過考核後留任官職的選拔制度,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留館”指進士中的二甲、三甲成員,在成為庶吉士并完成三年學習後,通過“散館”考試,成績優異者被授予翰林院正式官職的過程。成功者稱為“留館”,未通過者則外派地方任職()。

二、曆史背景與流程

  1. 進士分級:一甲前三名為狀元、榜眼、探花,直接授職;二甲、三甲進士需參加朝考,選拔優秀者為庶吉士。
  2. 庶吉士培養:入選者在翰林院學習三年,期滿後參加“散館”考試。
  3. 留館标準:
    • 二甲進士通過考試授翰林院編修
    • 三甲進士通過考試授翰林院檢讨
    • 未通過者外放為地方官(如給事中、禦史、州縣官等)()。

三、現代引申義

在當代語境中,“留館”可比喻為官員或人才因能力突出被上級留任原職,但此用法屬于引申義()。

四、示例參考

《官場現形記》第五八回提及該制度,印證了其曆史應用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留館的意思:

留館(liú guǎn)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停留在某個地方的延長時間。通常用來形容人在某地暫住、停留。這個詞可以用在不同的語境中,比如有人留館等待諸葛亮。

拆分部首和筆畫:

留館的拆分部首是留(liú)和館(guǎn)。留的拆分部首是田,館的拆分部首是香。留的總筆畫數為7,館的總筆畫數為10。

來源:

留館這個詞的來源和原始意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府文書和記錄。在古代,官府需要記錄來自外地的人暫時居住在官方提供的客棧或旅館中的事情,用以管理和統計人數。後來,留館這個詞逐漸演變為一種常用的詞語,用來描述人在某地停留的情況。

繁體:

留館在繁體中的寫法為「留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留館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留的古代寫法是里,館的古代寫法是旅。這些寫法在字形上可能有所差異,但意思相同。

例句:

1. 他因為工作原因留館了一個月。

2. 我打算在這個城市留館幾天再離開。

組詞:

留宿、離館、進館、入館

近義詞:

逗留、停留、暫住、滞留

反義詞:

離開、出發、遷徙、流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