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離群索居。 唐 杜甫 《夜聽許十一誦詩愛而有作》詩:“離索晚相逢,包蒙欣有擊。” 仇兆鳌 注:“離索,離羣索居,見《禮記》 子夏 語。” 宋 陸遊 《钗頭鳳》詞:“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明 皇甫涍 《将命巡轺徙倚署閣》詩:“俄頃惻幽衷,遇物悲離索。” 葉聖陶 《火災·醉後》:“我知道他有離索之感,更兼昨夜酒醉,很不宜于作文。”
(2).蕭索。《北齊書·元孝友傳》:“設令人強志廣娶,則家道離索,身事迍邅,内外親知,共相嗤怪。” 宋 姜夔 《凄涼犯·合肥秋夕》詞:“緑楊巷陌,西風起,邊城一片離索。” 夏承焘 注:“這裡作為蕭索之意。”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擒嚭》:“旌旗片片穿林薄,遊魂渺渺增離索,增離索。”
"離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與引申義兩個層面解析:
離散獨居
指因分離而孤獨索居的狀态。"離"意為分離、離開;"索"本指繩索,引申為孤單、寂寥。合指因與親友或群體分開後獨自生活的境況。
例:《禮記·檀弓》"吾離群而索居"即描述此态。
冷落蕭條
形容環境或氛圍的衰敗寂寥,如荒廢的居所、凋敝的街市。
例:陸遊《钗頭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暗喻情感與境遇的雙重荒疏。
源自《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此句奠定"離群索居"的原始意象,強調脫離集體後的孤寂㈠。
宋代文人多用此詞寄托飄零之感,如陸遊詞作将個人際遇與家國離亂交織,賦予"離索"深沉的時代悲情㈡。
當代語境中可形容精神層面的疏離感,如都市人際關系的淡漠("心靈離索")。
在描寫廢墟、懷舊場景時,"離索"仍保留其蕭條意象,如"老街離索,殘陽斜照"。
㈠ 《禮記正義》卷六,[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
㈡ 陸遊《放翁詞校注》,中華書局,2012年版。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标注文獻版本信息以确保學術可信度;現代釋義部分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離索"詞條。)
“離索”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核心層面解析:
離群索居
指離開群體獨自生活,強調因離散或分居而導緻的孤獨狀态。此意最早見于《禮記》中子夏“離群索居”的描述,後被廣泛用于詩詞中。例如:
蕭索、冷清
形容環境或心境的凄涼、蕭條。例如:
理解“離索”需結合具體語境。古典詩詞中多取“孤獨”或“蕭索”之意;若涉及成語或特殊領域,建議參考權威文獻核實。可通過漢典或古詩文用例(如、7)深入探究。
拗折奔渾扁擔舞苾蒭并蒂碧泉才疏志大漕船塵濁充融炊米春豔倅毛打頭風得負番案放效姑都谷鲋宏維鴻軒荒信魂神火雲瀸漬蛟室介入季路九筮九稅軍塘駿驵君主政體抗衾懇到跨所阃隩靈壁栾栱履勘禖祠牧正年高德邵儗似飄飍憑臨平平靜靜錢學森撬棍裙網少詹事水緑水南山人説喈貼餅子畏迫紋章戊己校尉閑廁賢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