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harp weapon]∶鋒利的兵器
鐵須砺以成利器。——《書·說命上》孔傳
(2) [efficient instrument]∶有效的工具
(3) [outstanding ability]∶比喻傑出的才能
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别利器乎?——《後漢書·虞诩傳》
(1).鋒利的武器。《書·說命上》“若金,用汝作礪” 孔 傳:“鐵須礪以成利器。” 南朝 陳 徐陵 《梁貞陽侯與王太尉僧辯書》:“精兵利器,勢勇雷霆。” 宋 梅堯臣 《寄永興招讨夏太尉》詩:“馬煩人怠當勁虜,雖持利器安得強。” 老舍 《二馬》第三段四:“象 日本 人一樣,造大炮飛艇和一切殺6*人的利器。”
(2).精良的工具。《論語·衛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漢 孔安國 注:“言工以利器為用。” 茅盾 《子夜》一:“坐在這樣近代交通的利器上,驅馳于三百萬人口的東方大都市 上海 的大街。”
(3).指兵權。《資治通鑒·漢靈帝中平六年》:“但當速發雷霆,行權立斷,則天人順之。而反委釋利器,更徵外助,大兵聚會,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幹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 胡三省 注:“利器,謂兵柄也。”
(4).喻傑出的才能。《後漢書·虞诩傳》:“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槃根錯節,何以别利器乎?” 唐 王昌齡 《上侍禦士兄》詩:“利器必先舉,非賢安可任?” 宋 蘇轼 《乞擢用林豫劄子》:“﹝ 林豫 ﹞勇於立事,常有為國捐軀之意,試之盤錯之地,必顯利器。”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利器漢語 快速查詢。
利器是漢語中具有多層含義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本義:鋒利的工具或武器
指材質堅硬、刃口鋒利的器具,如刀劍、斧鑿等。《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鋒利的兵器或工具”,強調其物理屬性。例如《論語·衛靈公》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即指工匠需依靠精良工具提升效率(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
引申義:高效的手段或方法
比喻能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技術。如《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提到“利器”可指“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例如“科技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利器”。
比喻義:傑出才能或優勢條件
用于形容人的卓越能力或客觀優勢。《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指出,“利器”可代指“人的才能或有利條件”,如“語言是外交家的利器”(來源: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2004年)。
古代文獻中的特殊用法
在《漢書·刑法志》中,“利器”曾代指國家權柄,如“授民以利器”,體現權力象征意義(來源:《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
“利器”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隨語境變化而不同。以下為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文言文特殊用法
在文言中可作動詞短語,意為“使工具鋒利”,如《搜狗問問》提到的使動用法。
三、現代引申義
四、文化内涵
《老子》将“利器”與國家權柄關聯,強調其不可輕易示人的重要性。
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古文用例及現代擴展,具體語境需結合使用場景判斷。
鞍鞴包羅萬象北京大學圖書館筆椟比際才傑赤鼻矶愁墊慈燈詞英大估帶厲打吭吭雕幰兜肚連腸斷經獨幕劇符寶富家翁腐濁擱不住管鮑之交古律尺果播寒碛浩思谾礲華胥夢魂髓嚼齒穿龈驕嫚舊制康韶匡堯老朽無能嶺崗靈籤六陳鋪緑劍真人髦節卯酒門侄鳴民伍你老平蕪遷次前徒倒戈秋老虎如約散樸剩粉時俊四花婷婷袅袅頭昏目眩團部無二價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