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臨時施宜的意思、臨時施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臨時施宜的解釋

臨時:到事情發生的時候。發生什麼情況,就采取什麼相應的措施。

出處: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酒罷,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将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臨時施宜”是一個漢語成語,指根據突發情況靈活采取相應措施,強調隨機應變的處理方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最早見于《三國志·吳志·呂蒙傳》。
原文背景:呂蒙問魯肅如何應對關羽的威脅,魯肅回答:“臨時施宜。”意為根據實際形勢靈活應對。

三、近義詞與關聯表達

  1. 見機行事:抓住時機靈活行動(常見于口語)。
  2. 隨時施宜:順應時勢變化采取對策(出自宋代王安石《敕修南郊式表》)。
  3. 隨機應變:根據情況變化調整策略。

四、用法與示例

五、權威性說明

該成語在《三國志》等古籍中有明确記載,現代詞典(如“好工具”等)亦收錄其釋義。需注意與“臨時醫囑”(醫學術語)等無關詞彙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典故或完整出處,可參考《三國志》相關章節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臨時施宜

臨時施宜是一個成語,意為根據當前情況臨時采取適宜的措施或方案。它通常用來形容臨時應對問題時的靈活性和妥善處理能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臨(一丨一丶)、時(一日一)施(方斤一)宜(宀口一)。

來源:這個成語出自《三國演義》,原文是“用兵之道,臨時施宜”。

繁體:臨時施宜。

古時候漢字寫法:臨字在古代寫法中的主要差别在于橫畫的方向颠倒,時字的舊式寫法是辶而不是日,用斤代替方,宜字的上部為宀。

例句:領導在危機時刻臨時施宜,成功解決了問題。

組詞:臨時抱佛腳、臨時演員、施政、宜人。

近義詞:因勢利導、臨機應變、變通。

反義詞:刻舟求劍、僵化、一成不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