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深履冰的意思、臨深履冰的詳細解釋
臨深履冰的解釋
見“ 臨深履薄 ”。
詞語分解
- 臨的解釋 臨 (臨) í 從上向下看,在高處朝向低處:照臨。臨淵羨魚(看着深潭裡的魚,很希望得到;喻隻作空想,不做實際工作)。 到,來:光臨。莅臨。親臨。 遭遇,碰到:臨時。面臨。 挨着,靠近:臨近。臨街。臨終
- 履冰的解釋 行于冰上。比喻身處險境,戒慎恐懼之至。《漢書·韋賢傳》:“如何我王,不思守保,不惟履冰,以繼祖考。” 唐 司空圖 《華帥許國公德政碑》:“至于恭命之時,猶切履冰之懼。” 宋 司馬光 《為龐相公再讓
網絡擴展解釋
詞語解釋:臨深履冰
一、基本釋義
"臨深履冰"(lín shēn lǚ bīng)是一個漢語成語,字面意為"面臨深淵,腳踩薄冰",比喻行事極度謹慎、戒懼不安的狀态,強調對潛在危險的高度警覺。
二、出處溯源
- 《詩經》淵源
最早可追溯至《詩經·小雅·小旻》的"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奠定了"謹慎戒懼"的意象。
- 後世引用
晉代葛洪《抱樸子·君道》進一步使用該詞,強調居安思危的治國理念:"誠能事過乎儉,臨深履冰,居安不忘乘奔之戒。"
三、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作謂語或定語,描述謹慎态度或危險處境,如"手執玉捧盈,足臨深履冰"。
- 結構特點:聯合式成語,通過"臨深"(面對深淵)和"履冰"(踩踏薄冰)的并列,強化危機感。
四、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臨深履薄、小心翼翼、謹小慎微。
- 反義詞:膽大妄為、無所忌憚、昂首闊步。
五、文化内涵
該成語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居安思危"的處世哲學,常用于警示人在順境中保持警覺,避免因疏忽招緻禍患。
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百度百科》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臨深履冰的意思
《臨深履冰》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面對艱難險阻時勇往直前,毫不退縮。
拆分部首和筆畫
《臨深履冰》的部首是“冫”以及“壬”,拆分筆畫分别為13畫和9畫。
來源
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史記·陳涉世家》:“臨深履冰,至于險則不顧。”這句話形容陳勝的軍隊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繁體
《臨深履冰》的繁體寫法為「臨深履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臨深履冰》的字形有所不同。具體而言,“深”字的上方是“止”字,表示停止或者前進。而“冰”字的下方有“氵”,表示冰冷的水。整個成語的字形更接近于形象描述。
例句
他在困境中臨深履冰,毫不畏懼。
組詞
臨兵戰機、履險如夷
近義詞
奮勇直前、勇往直前
反義詞
膽怯畏縮、退縮不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