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兵聞拙速的意思、兵聞拙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兵聞拙速的解釋

謂用兵打仗當求速勝而不計戰法的巧拙。《孫子·作戰》:“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杜牧 注:“攻取之間,雖拙於機智,然以神速為上。蓋無老師、費財、鈍兵之患。”《晉書·闵王司馬承傳》:“足下若能卷甲電赴、猶或有濟;若其狐疑,求我枯魚之肆矣。兵聞拙速,未覩工遲。”《南史·賊臣傳·侯景》:“莫若直掩 揚都 , 臨賀 反其内,大王攻其外,天下不足定也。兵聞拙速,不聞工遲,令今便須進路,不然 邵陵 及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兵聞拙速”是一個軍事成語,其核心含義是用兵打仗應追求速勝,而不必過分計較戰術的巧拙。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典故

  1. 原始出處:
    源自《孫子兵法·作戰篇》:“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意為:用兵隻聽說方法雖拙但求速勝的,沒見過追求精巧而久拖不決的。
  2. 曆史應用:
    《晉書·闵王承傳》引用此語,勸谏将領快速行動:“兵聞拙速,未睹工遲。”

三、用法與結構


四、現實意義

  1. 軍事領域:避免持久戰,減少損耗(如《南史》中侯景主張直攻揚都)。
  2. 現代引申:
    • 管理決策:快速執行比過度籌劃更重要。
    • 個人效率:忌拖延,如項目推進需“快節奏赢得發展”。

五、例句參考

“足下若能卷甲電赴,猶或有濟;若其狐疑,求我枯魚之肆矣。兵聞拙速,未睹工遲。”
——《晉書·闵王承傳》


這一成語體現了中國古代兵法的務實智慧,至今在戰略、管理等領域仍有借鑒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兵聞拙速》的意思

《兵聞拙速》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說在戰争中,敵人會認為你的動作遲緩和簡單,對你的戰術不會加以阻攔或予以重視。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兵聞拙速》由3個漢字組成,分别是兵、聞和速。

來源和繁體

《兵聞拙速》出自《孫子兵法》這本古代軍事典籍。在繁體字中,兵聞拙速的寫法為「兵聞拙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有些漢字的字形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籍《說文解字》,兵字在古時寫作「兵丁」,聞字在古時為「闉」,速字在古時為「鬚」。

例句

1. 在戰場上,敵人認為我方兵力不足,兵聞拙速,便沒有料想中的防備。

2. 小明利用兵聞拙速的戰術,成功地在對手的盲區攻擊,并獲得了勝利。

組詞

1. 兵家拙速

2. 兵不厭詐

3. 疾行快速

4. 厶卒拙荊棘

5. 道聽途說

近義詞

1. 兵不厭詐

2. 虛實不清

3. 出其不意

反義詞

1. 兵巧如拙

2. 樸實無華

3. 偷奸耍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