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冰銷 ”。1.冰凍消融。 唐 董思恭 《守歲》詩之二:“冰銷出鏡水,梅散入風香。” 唐 元稹 《寄樂天》詩:“冰銷田地蘆錐短,春入枝條柳眼低。” 宋 王安石 《作翰林時》詩:“習習春風拂柳條,禦溝春水已冰消。”
(2).比喻事物消釋渙解。 宋 範仲淹 《鑄劍戟為農器賦》:“鏌耶之鋒,冰銷於倏忽;轅門之器,金鑠於斯須。”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二·高忠憲》:“忽推窗,見桃花爛然,遂有悟,并氣節之想亦冰消矣。” 郭沫若 《論儒家的發生》:“‘ 武王 靡不勝’以下又是另外的一節。這樣圈點不僅詩調暢達,而韻腳也合,一切的問題都冰消了。”
“冰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字面含義
指冰凍消融,即冰塊融化。例如唐代董思恭《守歲》詩中的“冰銷出鏡水”,或宋代王安石“禦溝春水已冰消”,均描述自然景象中的冰雪融化過程。
字形與讀音
比喻矛盾、問題或負面狀态徹底化解,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語的演變或更多例句,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冰消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冰融化、消失或一場寒冷的結束。它可以用來比喻事物發展到了某個階段的結束或消失。
冰消的部首是冫(bīng),總共有七個筆畫。其中“冫”的部首意思是冰,表示與冰相關的事物。
冰消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徐渭的《阿房宮賦》中,并逐漸被人們廣泛使用。從原意來看,冰消指的是冰融化的現象。後人常用它來比喻事物的消失。
冰消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冰消」。
在古代,冰消的寫法和現在差别不大。
1. 寒冬過去了,大地上的冰消了,春天終于來臨了。
2. 我們不能睡大覺,否則機會可能就會在冰消之前錯過。
3. 他們的友誼就像冰消在太陽下,瞬間消失了。
冰消雪融、冷水冰消、煙消雲散
消失、融化、解凍
凝結、結冰、凍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