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靈鼗的意思、靈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靈鼗的解釋

手搖的小鼓。《周禮·春官·大司樂》:“靈鼓、靈鼗。” 鄭玄 注:“靈鼓、靈鼗,六面。”參見“ 靈鞉 ”。

靈鞉:即靈鼗。《宋書·樂志一》:“以桴擊之曰鼓,以手搖之曰鞉。鼓及鞉之八面者曰雷鼓、雷鞉。六面者曰靈鼓、靈鞉。四面者曰路鼓、路鞉。”參見“ 靈鼗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靈鼗”是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靈鼗指一種手搖的小鼓,兩側綴有靈活小耳(即鼓槌),通過搖動鼓柄使小耳擊打鼓面發聲,形制類似現代的撥浪鼓。其名稱中的“靈”可能與其在禮儀中的特殊用途或六面結構相關。

  2. 結構與用途
    根據《周禮·春官·大司樂》記載,靈鼗為六面鼓,常與靈鼓配合使用,屬于古代禮樂中的重要器具。鄭玄注:“靈鼓、靈鼗,六面”,說明其形制區别于普通四面或八面的鼓類。主要用于祭祀、宮廷儀式等莊重場合。

  3. 曆史記載
    《宋書·樂志》進一步分類:“六面者曰靈鼓、靈鞉(同鼗)”,表明其與雷鼓(八面)、路鼓(四面)形成等級區分。這類樂器在古代不僅是音樂工具,也承載着禮制象征意義。

靈鼗是古代禮樂體系中具有特定形制(六面)和儀式功能的搖奏鼓,多用于官方祭祀活動,其名稱和結構反映了傳統文化中對禮器神聖性的重視。

網絡擴展解釋二

《靈鼗》的意思

《靈鼗》(líng gé)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古代祭祀活動中用于奏樂的樂器,類似于鼓。

拆分部首和筆畫

《靈鼗》的拆分部首為「鼓」,總共包含7個筆畫。

來源與繁體字

《靈鼗》一詞源于古代傳統的祭祀儀式。在古代,人們在祭祀活動中使用靈鼗來奏樂,以烘托氣氛與祈福。 靈鼗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有多次記載,并且被廣泛使用。

繁體字形為「靈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靈鼗」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常見的寫法為「靈鼓」或「靈鼗」。古代漢字的形态經曆了演變和改革,因此有些字形與現代略有差異。

例句

1. 在古代宮廷祭祀活動中,靈鼗奏響,氛圍莊嚴而神聖。

2. 在古代文化中,靈鼗被視為祈福、祝福和表達敬意的重要象征。

組詞

1. 靈鼓演奏(líng gé yǎn zòu):演奏靈鼓的樂器技藝。

2. 靈鼓聲(líng gé shēng):靈鼓傳出的聲音。

近義詞

1. 鼓:與靈鼗相類似的打擊樂器。

2. 面鼓(miàn gǔ):古代用于奏樂的扁鼓。

反義詞

1. 寂靜:與靈鼗相反,指安靜無聲。

2. 靜止:與靈鼗相反,指停止運動或不變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