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靈鼗的意思、靈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靈鼗的解釋

手搖的小鼓。《周禮·春官·大司樂》:“靈鼓、靈鼗。” 鄭玄 注:“靈鼓、靈鼗,六面。”參見“ 靈鞉 ”。

靈鞉:即靈鼗。《宋書·樂志一》:“以桴擊之曰鼓,以手搖之曰鞉。鼓及鞉之八面者曰雷鼓、雷鞉。六面者曰靈鼓、靈鞉。四面者曰路鼓、路鞉。”參見“ 靈鼗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靈鼗(líng táo)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古語詞,專指古代祭祀儀式中使用的一種小型搖鼓。以下從權威詞典及經典文獻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本義解析

靈鼗指古代樂禮中使用的帶柄小鼓,兩側綴有耳槌(鼗耳),通過搖動手柄使鼓槌自擊鼓面發聲。《周禮·春官·小師》鄭玄注明确記載:“鼗如鼓而小,持其柄搖之,旁耳還自擊。” 其形制輕巧,聲音清越,常用于宗教祭祀或宮廷雅樂中引導節奏。

二、形制與功能特征

  1. 結構特點

    鼓身木制,蒙以皮革,鼓側設可轉動的雙耳(即“鼗耳”),手柄貫穿鼓腔。《爾雅·釋樂》載:“大鼗謂之麻,小者謂之料”,其中“料”即靈鼗類小型鼗鼓的統稱。

  2. 禮儀功能

    作為周代禮樂制度的組成部分,靈鼗多用于祭祀天地、宗廟的雅樂演奏。《禮記·王制》提及“鼗鼓、羽籥”為祭祀樂舞的标配樂器,其聲用以“通神靈”,故稱“靈”鼗。

三、文化意涵

“靈”字強調其溝通神明的宗教屬性,《說文解字》釋“靈”為“巫以玉事神”,引申為祭祀法器。鼗因其搖動時自擊發聲的特性,被視為“天籁自鳴”的象征,與“靈”的玄妙意蘊相契合。漢代經學家鄭衆在《周禮注》中稱:“靈鼗,神祀所用也”,印證其神聖性。

權威文獻參考

釋義綜合引自:

網絡擴展解釋

“靈鼗”是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靈鼗指一種手搖的小鼓,兩側綴有靈活小耳(即鼓槌),通過搖動鼓柄使小耳擊打鼓面發聲,形制類似現代的撥浪鼓。其名稱中的“靈”可能與其在禮儀中的特殊用途或六面結構相關。

  2. 結構與用途
    根據《周禮·春官·大司樂》記載,靈鼗為六面鼓,常與靈鼓配合使用,屬于古代禮樂中的重要器具。鄭玄注:“靈鼓、靈鼗,六面”,說明其形制區别于普通四面或八面的鼓類。主要用于祭祀、宮廷儀式等莊重場合。

  3. 曆史記載
    《宋書·樂志》進一步分類:“六面者曰靈鼓、靈鞉(同鼗)”,表明其與雷鼓(八面)、路鼓(四面)形成等級區分。這類樂器在古代不僅是音樂工具,也承載着禮制象征意義。

靈鼗是古代禮樂體系中具有特定形制(六面)和儀式功能的搖奏鼓,多用于官方祭祀活動,其名稱和結構反映了傳統文化中對禮器神聖性的重視。

别人正在浏覽...

白梅辮髻避谷帛圖唱道承從成戒沖積物抽象思維打行帝紀訪問附呈赅綜鼛鼓關城冠胄瑰英雇員機檻棘木之下靜志九阙卷中人尻輿神馬昆媦苦诤拉大片賴依鐐子流比落發旅貌莽蕩蕩摩捋搒楚青堂漆胎器行氣郁祈祝熱腳兒三合房盛樂生炁誓戒獅子壺書皮坦克貪悋甜適題辭午正相暌小材虓豁校學遐祉躞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