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冒寒;嚴寒。《梁書·到溉傳》:“ 魏 世重雙 丁 , 晉 朝稱二 陸 ,如何今兩 到 ,復似淩寒竹。” 唐 戴叔倫 《題黃司直園》詩:“為憶去年梅,淩寒特地來。” 宋 王安石 《梅花》詩:“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三:“雖淩寒溽暑,弗倦也。”
“淩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含義
近義詞
酷寒、嚴寒、寒冷。
常見于古詩中,多用于贊美堅韌品格或描繪冬日景象:
用作名字時,其内涵擴展為: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梁書》《全唐詩》等古籍原文。
淩寒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承受嚴寒的寒冷。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冫部,右邊是令部。冫部表示冰,令部中的部首令表示冷,因此淩寒一詞可以理解為冰冷的寒冷。
淩寒共有9個筆畫。具體拆分為:凵(1畫)+ 冫(2畫)+乚(1畫)+⺆(2畫)+ 幾(2畫)= 9畫。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可追溯到《詩經·小雅·淩》一篇。《淩寒獨夜》是詩句中的一句,意指獨自在嚴寒的夜晚裡思考。淩寒在這裡表示寒冷環境的壓迫和艱苦。
在繁體字中,淩寒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代漢字的寫法通常與現代有所差異,但淩寒這個詞在古代寫法中并沒有大的變化。
淩寒的古寫法:
1. 凜寒
凜寒是淩寒的古代寫法,其中的凜表示嚴寒冷酷,更加突出了寒冷的程度。
例句:
1. 冬日的風吹的樹葉淩寒入骨,讓人感到寒冷而欲哭無淚。
2. 小鳥窩裡的幼鳥淩寒的瑟瑟發抖,它們等待着媽媽的歸來。
3. 在北方的寒冬,人們必須準備好面對淩寒的氣溫,保護自己免受嚴寒的侵襲。
淩寒的組詞:
1. 淩寒嚴冬
2. 淩寒之地
淩寒的近義詞:
1. 冰冷
2. 寒冷
淩寒的反義詞:
1. 溫暖
2. 熱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