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可為楷模的美德。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儲後睿哲在躬,妙善居質,内積和順,外發英華,斧藻至德,琢磨令範,言炳丹青,道潤金璧。”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自服勤蘋藻,祗奉宗祧,令範益彰,母儀斯著,宜正長秋之位,以明繼躰之尊。”
(2).指良好的典範。 南朝 梁 蕭統 《錦帶書十二月啟·夾鐘二月》:“敬想足下優遊泉石,放曠煙霞。尋 五柳 之先生,琴尊雅興;謁 孤松 之君子,鸞鳳騰翩。成萬世之良規,實百年之令範。”
“令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多個角度解析:
詞源與引證
使用場景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用或語境分析,可參考《昭明文選》等典籍。
令範(lìng fàn)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人”和“艹”。拆分後的筆畫數為8畫。
《令範》這個詞是由“令”和“範”兩個單個字組合而成。其中,“令”是動詞,在這裡表示使得、使人;“範”是名詞,表示規範、典範。兩個字結合在一起,表示帶有規範教化作用的榜樣。
繁體字“令範”與簡體字“令範”的意思相同,隻是字形略有不同,但從意義上來講,兩者是相通的。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往往有多種變化。《說文解字》中關于“令範”的古漢字寫法為:“令”字由兩個“人”字組成,而“範”字由兩個“艹”字組成,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
1. 他的行為舉止都是令範的,受到了身邊人的贊賞。
2.作為一位老師,他肩負着為學生樹立令範榜樣的重任。
1. 令人:表示使人感到某種情緒或反應的動作或事物。
2. 範例:表示可以引為典範的事物或人,具有示範作用。
楷模、示範、模範
失範、不合規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