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楄柎。古時棺中墊屍的木闆。《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若以羣子之靈,獲保首領以殁,唯是楄柎所以藉幹者,請無及先君” 晉 杜預 注:“楄柎,棺中笭牀也。”參見“ 楄柎 ”。
笭床(líng chuáng)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主要指傳統木質漁船甲闆下方用于分隔艙室、承載漁獲物或雜物的竹木制底闆層。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詳細解析其含義:
笭床指漁船船艙底部鋪設的、由竹片或木闆制成的格栅狀底闆。其核心功能是隔離艙底積水,保持貨物幹燥,并利于污水滲漏。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第8卷第1087頁。
笭(líng)
來源:《古代名物圖考》(中華書局,2006年)第203頁。
床(chuáng)
來源:《漢語字源字典》(語文出版社,2002年)第76頁。
實用功能
來源:《中國漁業史》(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年)第142頁。
文化象征
來源:《舟山漁諺集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88頁。
隨着漁船材質革新(如鋼質船體普及),傳統竹木笭床已少見,但其設計理念仍影響現代船舶的防潮甲闆結構。相關術語在地方志、漁業文獻及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中保留。
來源:《中國海洋民俗志》(海洋出版社,2018年)第215頁。
笭床是傳統漁業詞彙,專指漁船艙底的竹木格栅底闆,兼具排水防潮與承載功能。其命名融合材質(笭)與結構(床),反映了古代造船技藝的實用性智慧,并為研究海洋文化提供重要物證。
“笭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指古代棺木中墊放屍體的木闆。這一釋義源自《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的記載:“獲保首領以殁,唯是楄柎所以藉幹者”,晉代杜預注解為“楄柎,棺中笭床也”。該用法在古籍和現代詞典中均有明确體現,屬于傳統喪葬器具。
部分資料提到笭床可指船上放置器物的竹闆,但此解釋未見于高權威性來源,且“笭”字單獨使用時确有竹編器具(如魚簍、車籠)的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建議需要進一步考證時,可查閱《左傳》原文或權威古漢語詞典。
礙手礙腳百適白旐爆發性抱樸繃瓷兵道倡子創業錯斷當兔打張鷄兒電子郵件掉慄諜者笃序耳鳴绯紅鳳鳥功夫片乖應緩兵之計揮金互通挢制金杯矜歎九複卡尺闊野老當梁摧兩極管淩侪漏電模傳莫斯科不相信眼淚能寒濘淖牌面潛消青紅皁白輕簡沁沁涀涀曲奉曲殺仁風升調首施殊名輸辇泰孃天可憐見天馬行空天時不如地利不如人脫胎尪柔維繩香瓜惜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