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稻時遺留在田中的禾把與禾實。 清 羅有高 《鄧先生墓表》:“見貧人子累累拾秉穗甚衆。”
“秉穗”一詞的含義存在兩種不同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農業相關含義(主流解釋) 指收稻時遺留在田間的禾把與谷粒,常見于清代文獻記載。如清·羅有高《鄧先生墓表》中描述貧苦孩童拾取田間遺留的“秉穗”。該含義得到多個詞典支持,屬于具體實物描述。
成語引申含義(較少見) 提出其含義為“擔負重要職責或使命”,将“秉”解作承擔,“穗”象征成果。但此解釋缺乏文獻例證,且與其他權威來源矛盾。
建議使用場景:
《秉穗》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執掌谷物的權力。也可以表示擔負着重要職責。
【秉穗】的部首和筆畫《秉穗》字分為兩部分:左邊的「禾」為部首,表示「稻谷」;右邊的「奔」為聲旁部首。
它的總體筆畫數為13。
【秉穗】的來源和繁體字《秉穗》最初來源于《詩經·唐風·秋風》,原作為「秉藉」。後來根據音義變化發展為如今的「秉穗」。
在繁體字中,「穗」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秉穗】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穗」這個字的寫法稍有不同。它的上部是「禾」,下部是「水」,整體形狀略微偏旁。
【秉穗】的例句1. 他在糧食管理方面秉穗多年,經驗豐富。
2. 這位領導秉穗公正,得到大家的稱贊。
【秉穗】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組詞:秉持、秉性、秉公、穗粒、谷穗。
近義詞:掌握、擔當、負責。
反義詞:放棄、背棄、摒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