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 麟德殿 。 唐 元稹 《翰林承旨學士記》:“外賓客進見於 麟德 ,則止直禁中以俟。” 唐 賈島 《内道場僧弘紹》詩:“ 麟德 燃香請, 長安 春幾回。”參見“ 麟德殿 ”。
“麟德”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高尚的品德與道德修養。其中“麟”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獸,象征祥瑞與美好品質;“德”指人的德行。合起來形容人具有卓越的道德境界。
指唐代長安城内的麟德殿,是皇帝接見外賓、舉辦宴會的重要場所。例如:
唐高宗李治的年號,使用時間為公元664年正月—665年十二月,共2年。據《舊唐書》記載,該年號由“龍朔三年”改元而來,但新疆出土文獻《唐紀元鈔》顯示可能存在時間記載差異。
麟德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指的是一個人具備祥瑞的品德和德行。
麟德的拆分部首是鹿(lu4)和彳(chi4)。
麟德的總筆畫數是15畫。
麟德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麟”,象征着吉祥和幸福。而“德”指的是道德和品德。結合起來,麟德就代表了一個人具備祥瑞的品德和德行。
麟德的繁體字為「麟德」。
在古代,麟德的寫法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麟的寫法是「䳙」,而德的寫法是「恴」。
她一直堅持奉行麟德,受到了衆人的尊敬和贊許。
麟瑞、德行、美德
祥瑞、品德
惡行、敗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