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潔白鮮明貌。《詩·衛風·淇奧》“會弁如星” 漢 鄭玄 箋:“會謂弁之縫中,飾之以玉,皪皪而處,狀似星也。” 宋 梅堯臣 《刑部廳海棠見贈依韻答永叔》之一:“高枝笑粲粲,低枝明皪皪。” 宋 王安石 《結屋山間曲》:“皪皪山下石,泠泠手中弦。”
“皪皪”是疊詞形式,其含義需結合“皪”的不同讀音及語境分析:
讀作 lì 時
讀作 luò 時
讀作 bō 時
建議:該詞屬生僻字,現代漢語極少使用,多見于古文或特定文學描寫。具體釋義需結合上下文,優先考慮“lì”讀音下的明亮義項。
皪皪是一個漢字詞語,拼音為lì,意思是指厚重、渾厚、深沉。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白,右邊是力。它的總筆畫數為18畫。
皪皪一詞最早出現在《康熙字典》中,作為形容詞使用,用以形容聲音渾厚、有力的音樂或聲音。在古代,皪皪一詞也被用來形容地勢險峻、山勢峭拔。隨着時間的推移,皪皪的含義逐漸延伸,也被用于形容人的氣質、人聲、文字等方面。
在繁體字中,皪皪這個詞保持不變,仍然是「皪皪」的形式。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很大差異。當寫「皪皪」這個詞時,字形可能會稍有不同,但基本的結構仍保持相同。
1. 這位演員的聲音深沉而皪皪,給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山勢險峻,峰巒疊嶂,形成了一幅皪皪的景色。
3. 這首歌曲的節奏渾厚,音樂氣氛皪皪,讓人沉浸其中。
皪皪的組詞有:皪立、皪松、皪郁。
與皪皪意思相近的詞有:厚重、莊重、雄渾。
與皪皪意思相反的詞有:輕盈、清脆、細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