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賴的意思、俚賴的詳細解釋
俚賴的解釋
聊賴,寄托。 清 陳維崧 《摸魚兒·哭王生》詞:“記年來,百無俚賴,聊将小令閒做。”
詞語分解
- 俚的解釋 俚 ǐ 民間的,通俗的:俚俗(粗俗)。俚語。俚歌。俚曲。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賴的解釋 賴 (賴) à 倚靠,仗恃:依賴。仰賴。百無聊賴(精神上無所寄托,感到什麼都沒意思)。 留在某處不肯走開:賴着不走。 不承認:抵賴。賴賬。賴婚。 刁鑽潑辣,不講道理;遊手好閑,行為不端的人:賴子。無賴
網絡擴展解釋
“俚賴”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ǐ lài,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 含義:指“聊賴”或“寄托”,常用于描述精神上的依靠或情感上的慰藉。例如“百無俚賴”表示無所寄托、百無聊賴的狀态。
出處與例句
- 清代文學引用:
清初詞人陳維崧在《摸魚兒·哭王生》中寫道:“記年來,百無俚賴,聊将小令閒做。”
此句通過“俚賴”表達了作者因失去寄托而借創作小令排遣愁緒的情感。
補充說明
- 常見搭配:多用于否定形式(如“無俚賴”),強調缺乏精神依托或生活目标。
- 注意:部分低權威來源(如)提到“态度輕佻”等含義,但這一解釋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建議以高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的釋義為準。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清代文學作品中的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俚賴
俚賴是一個漢字詞語,多用于口語中,意味着粗鄙、庸俗、不正規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俚賴的部首是人字旁,共有10筆。
來源
俚賴一詞最早見于《三國志·魏書·王異傳》:“風俗有俚賴之姿。”這裡的俚賴用來形容人的态度或行為粗俗、庸俗。
繁體
繁體字為 "俚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俚賴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倆、迲。
例句
他的舉止很俚賴,一點也不正式。
組詞
俚俗、賴賬、賴皮、賴床、賴以生存
近義詞
低俗、粗俗、庸俗、不雅
反義詞
正統、規矩、莊重、端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