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并事的意思、并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并事的解釋

謂同出夫役。 宋 蘇轼 《上神宗皇帝書》:“人欲使坊郭等第之民與鄉戶均役,品官形勢之家與齊民并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并事"在漢語中屬于較為古雅的表達,其核心含義指同時進行或處理兩件或多件事情。具體解釋如下:

  1. 字義拆解與基本含義:

    • 并: 本義為并列、合并、一起。引申為同時、一并。
    • 事: 指事情、事務、工作、行為。
    • 并事: 字面意思即為“将事情合并在一起”或“同時處理事情”。它強調的不是事情的種類,而是處理方式上的同時性。
  2. 古籍中的用法(體現權威性):

    •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可見,常指同時操辦或兼顧多項事務或禮儀。
    • 例如,在《禮記·曾子問》的注疏中,鄭玄解釋“祫祭”時說:“祫,合也。天子諸侯之喪畢,合先君之主于祖廟而祭之,謂之祫。後因以為常,……然則三年喪畢,新君即位,祫于太祖廟,明年春禘于群廟。自爾之後,五年而再殷祭。一祫一禘。” 在讨論具體祭祀安排時,後世學者(如孔穎達疏或相關研究)可能會用到“并事”來描述某些需要合并或同時進行的祭祀環節(盡管“并事”一詞本身未必直接出現在《禮記》正文中,但其概念用于解釋相關儀程)。這體現了其在古代禮制語境下的應用。來源:《禮記注疏》(鄭玄注,孔穎達疏),古代漢語研究著作如王力《古代漢語》在論及相關禮制詞彙時也可能涉及此類概念。
    • 又如,在描述某些曆史人物或情境時,古籍可能用“并事”形容其同時處理軍政要務或同時侍奉等狀态。來源:《史記》、《漢書》等史書及其注疏、曆代筆記小說中可能存在的類似表述。
  3. 現代理解與應用:

    • 在現代漢語中,“并事”一詞非常罕用,幾乎隻出現在對古代文獻的研究、引用或特定學術讨論中。
    • 其含義可以理解為:
      • 同時辦理(多件事務)。
      • 兼顧(多項職責或活動)。
      • 并行處理。
    • 現代更常用的、表達類似“同時做多件事”概念的詞彙是“并舉”(如“雙管齊下”、“多措并舉”)或直接用“同時處理/進行多件事”。
  4. 辨析:

    • 與“同事”的區别: “同事”指在同一單位工作或共同從事某項工作的人,或指一同做事(但側重人的關系而非時間上的同時性)。
    • 與“共事”的區别: “共事”指在一起工作,同樣側重人的合作關系。
    • 與“并舉”的區别: “并舉”是現代常用詞,明确指同時興辦或進行兩項或多項工作,是“并事”概念在現代的繼承和發展。

“并事”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意指同時處理或進行兩件或兩件以上的事情。它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及對其的注釋研究中,用于描述禮儀、政務或個人行為中需要同時兼顧多項任務的狀态。在現代漢語中,其功能已被“并舉”等詞所取代,日常使用極其罕見。理解該詞需結合具體古籍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并事”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讀音:bìng shì
含義:指“同出夫役”,即共同承擔勞役或賦稅義務。該詞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社會中的徭役制度,強調不同階層或群體需共同履行義務。


古籍出處

宋代蘇轼在《上神宗皇帝書》中提及:“人欲使坊郭等第之民與鄉戶均役,品官形勢之家與齊民并事。”
此處“并事”指官員與平民共同承擔賦役,反映當時的社會政策。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并事”極少使用,但部分資料(如)将其引申為“同時處理多件事務”,可能屬于現代語境下的擴展解釋。不過這一用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需謹慎使用。


注意事項

  1. 曆史背景:該詞與古代賦役制度相關,現代讨論時需結合具體曆史背景。
  2. 權威性差異:高權威來源(如漢典、滬江詞典)均以“同出夫役”為核心釋義,其他解釋可能為衍生或誤讀。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蘇轼原文或古代賦役制度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才可財喜矗然出水底屬地溫東掩西遮鬥隊發電機法力訪舊分開孚萌刮骨抽筋滾同鍋房函購好學骅騄穢貊渾個拘送開奠坎精課講孔洞空責連聲靈扉浏湸霤水留職沒天良牛背笛弄器撇卻跄跭竊鈎盜國騎箕翼凄朗青溪小姑軟木磚書闆屬國署紙尾四校嵩生嶽降羧酸宿歇鐵爐童行屯兵汪坑武功蕪蒌粥無人之境嗚嗚小論霄壤之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