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鹂,黃莺。《文選·宋玉<高唐賦>》:“王鴡鸝黃,正冥楚鳩。” 李善 注:“ 郭璞 曰:其色黧黑而黃,因名之。一曰鶬鶊。”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六6*四:“松柏鬱森沉,鸝黃相與嬉。” 元 王逢 《送中政院判買住昂霄使淮浙二藩還京》詩:“翻翻鸝黃羽,影落碧梧牋。”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鹂黃漢語 快速查詢。
“鹂黃”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鹂黃(lí huáng)指黃鹂,即黃莺,屬于鳥綱燕雀目。其名稱來源于羽毛的鮮明黃色特征,古籍中常以“鹂黃”代指這種鳥類(如《文選·宋玉<高唐賦>》和阮籍《詠懷》均有提及)。
如需更深入的古籍原文或生物學分類細節,可參考《漢典》《文選》等典籍。
鹂黃(lí huáng)是一個漢語詞語,用來形容鹂鳥的黃色。鹂鳥是一種鳴禽,因其美麗的黃色羽毛而受到人們的喜愛。
鹂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鳥(鳥字旁)和黑(黑字頭),共有15個筆畫。
鹂黃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在《漢書·禮樂志》中有一句:“角弓而奏,鹂黃而和。”這句話描述了鹂鳥的黃色調和音樂的和諧之美。
鹂黃在繁體中的寫法是鸝黃。
在古代漢字中,鹂黃的寫法為“鸝黃”,其中的鸝字即指鹂鳥。
1. 春日裡,花叢中,一隻鹂黃在歌唱。
2. 秋風吹來,鹂黃的樹葉飄落下來。
鹂黃的相關詞彙:鹂(形容鹂鳥的黃色羽毛)、黃(形容顔色為黃色)。
鹂黃的近義詞:鹂色。
鹂黃的反義詞:烏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