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别的歌。 南朝 梁 劉孝綽 《陪徐仆射晚宴》詩:“ 洛 城雖半掩,愛客待驪歌。” 唐 李縠 《浙東罷府西歸酬别張廣文皮先輩陸秀才》詩:“相逢隻恨相知晚,一曲驪歌又幾年。” 明 姚茂良 《精忠記·辭母》:“望帝鄉白雲縹緲,聽驪歌珠淚痕抛,願邊疆無事擾。” 周6*恩6*來 《送蓬仙兄返裡有感》詩之二:“東風催異客, 南浦 唱驪歌,轉眼人千裡,消魂夢一柯。”參見“ 驪駒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骊歌漢語 快速查詢。
關于“骊歌”的詳細解釋如下:
“骊”讀作lí,本義指純黑色的馬。古代貴族出行常用黑馬拉車,送别時吟唱的詩歌被稱為“骊歌”,後逐漸演變為離别之歌的代稱。
現代“骊歌”多指畢業或離别時演唱的歌曲,如李叔同填詞的《送别》(“長亭外,古道邊”)。該詞因“骊”與“離”諧音,且情感契合,成為畢業典禮的經典曲目。
“骊歌”從古代馬匹送行的具象場景,發展為抽象的情感符號,承載着人類對離别的共通感悟,至今仍在文學與儀式中煥發生機。
《骊歌》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為古代的一種歌曲形式,通常用于叙述英雄事迹或贊頌君王的功績。這個詞語寄托了對古代文化的傳承和美好時代的向往。
《骊歌》的部首為馬,總共有9個筆畫。
《骊歌》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詩經》中的《魏風·骊姬》。《魏風·骊姬》是一首叙述王子和出嫁的骊姬的歌曲,後來被稱為《骊歌》。
《骊歌》的繁體字為騏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骊歌》的古代寫法為驪歌。
1. 古代文人常以《骊歌》來吟詠英雄壯舉。
2. 這首《骊歌》贊頌了君王的英明領導。
骊馬、歌頌、駿馬、英雄、叙述、傳承
頌歌、贊美、詠史、頌揚、歌頌
悲歌、哀弦、詠史、挽歌、哀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