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兵彊則滅的意思、兵彊則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兵彊則滅的解釋

亦作“兵強則滅”。謂依恃軍隊強盛則毀滅。《列子·黃帝》:“ 老聃 曰:‘兵彊則滅,木彊則折。’”按,今本《老子》作“兵彊者則不勝,木彊則兵。”《淮南子·原道訓》:“故兵強則滅,木強則折。” 高誘 注:“兵猶火也,強則盛,盛則衰,故曰則滅,以火諭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兵彊則滅”是“兵強則滅”的異體寫法,其中“彊”為“強”的古體字。該成語出自《列子·黃帝》和《老子》,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依仗軍隊強盛反而招緻毀滅,強調物極必反的道理。如《列子·黃帝》記載老子所言:“兵強則滅,木強則折”()。今本《老子》第七十六章則表述為“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用自然現象類比武力過盛易受挫的規律。

二、深層内涵

  1. 哲學思想:體現道家“柔弱勝剛強”的辯證觀,警示過度依賴武力會引發反噬()。
  2. 曆史警示:如《淮南子·原道訓》引用此句,說明強大者若驕橫失道,終将敗亡()。

三、用法與結構

四、相關延伸

總結來看,這一成語通過軍事隱喻,傳遞了道家對“適度”與“平衡”的深刻洞察,對治國、處世均有借鑒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兵強則滅》的意思

《兵強則滅》是一句諺語,意思是軍隊越強大,滅亡的可能性就越大。它表達了在一定條件下,軍隊或勢力的過于強大反而會導緻自身的滅亡。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兵強則滅》這個成語的部首是“彳”和“力”,拆分後的筆畫為8畫。

來源

《兵強則滅》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詩經·小雅·民勞》:“兵車所載,四皇既蕃。”後來明代文學家李時中的《李夫人詩集》中有一首名為《望梅》的詩:“兵強凜如虎,未必能前彼。”這些文獻中都暗示了兵力過于強大可能會導緻自身滅亡的觀點。

繁體

《兵強則滅》的繁體字為《兵彊則滅》。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對《兵強則滅》的寫法和現代略有區别,具體的寫法為:“兵強則滅”。

例句

使用《兵強則滅》的例句:
1. 學習曆史可以發現,很多朝代的興盛和滅亡都與這句諺語《兵強則滅》不無關系。
2. 曆史上,大多數強大的帝國最終都因為内部腐敗而滅亡,這正是《兵強則滅》的具體體現。

組詞

沒有特定的組詞。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強盛而亡”、“強大必敗”。

反義詞

反義詞為“兵彊則必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