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勇力之臣。《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欒氏 之力臣曰 督戎 ,國人懼之。”
(2).古代伯的自稱。《禮記·玉藻下》:“凡自稱,天子曰予一人,伯曰天子之力臣。” 孔穎達 疏:“言己是天子運力之臣。”
“力臣”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及使用背景:
有勇力之臣
指勇猛或權勢顯赫的臣子,常用于形容在政治、軍事或組織中地位崇高、影響力強的人物。例如《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提到“欒氏之力臣曰督戎”,描述督戎作為栾氏家族中勇猛的臣子,令國人畏懼。
古代“伯”的自稱
根據《禮記·玉藻下》記載,周代爵位中的“伯”(諸侯首領)會自稱為“天子之力臣”,意為“為天子效力的臣子”。孔穎達注解為“言己是天子運力之臣”,強調其輔佐天子的身份。
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文學、曆史研究或特定語境中。若需更完整的古籍例句,可參考《左傳》《禮記》原文或相關注釋。
《力臣》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下面将分别解釋它們的部首、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同時提供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部首:力 字形描述:上面是一條橫線,下面是一條斜線。
筆畫:二畫
來源:象形。表示手臂用力的形狀。
繁體:力
古時候漢字寫法:祝(上面有裝飾性的點)
例句:他用盡全身的力氣才推開了那扇沉重的門。
組詞:力量、用力、強力。
近義詞:力氣、氣力、效力。
反義詞:無力、軟弱、無能。
部首:臣 字形描述:一個人正立在地上。
筆畫:六畫
來源:指官吏或奴仆。
繁體:臣
古時候漢字寫法:臣(字形未有變化)
例句:他對上司始終忠誠,是一位忠實的臣子。
組詞:臣服、臣民、臣子。
近義詞:官員、僚屬、仆人。
反義詞:君主、主人、僭主。
綜上所述,《力臣》這個詞語意為有力量、有能力的臣子。其中“力”表示力量、能力,“臣”表示臣子、奴仆。這個詞語原本的寫法是“祝臣”,後來經過演變變成了現在的寫法。它的繁體字和古時候寫法保持不變。例如,我們可以使用這個詞語來形容一個對上級忠誠,有能力完成任務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