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各衙署長官。《文選·潘嶽<西征賦>》:“凡厥寮司,既富而教。” 張銑 注:“百寮主司,能使人富而又教之。”
(2).寺僧中替長老管事的人。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二節:“德高年長的大僧稱為長老,居在方丈,表示隻住一間小屋。長老的隨從人稱為侍者,替長老管事的人稱寮司。”
“寮司”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官府中的職務人員
最初指古代中國官制中的官吏,主要負責行政事務管理,如文書處理、日常政務等。該詞常被用來泛指在官府任職的各類職員。例如,《西征賦》中提到的“凡厥寮司,既富而教”,即指各級官員。
寺廟中的管事僧人
在佛教寺院中,“寮司”特指協助長老管理事務的僧人,屬于寺内具體職責分工的一部分。如《中國通史》提及的“替長老管事的人稱寮司”。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中國通史》等典籍或權威曆史資料。
《寮司》是一個古文漢字,意為官吏、官僚。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宀(宀字底部)和司(寸字旁),總共有10畫。
《寮司》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中國的官僚制度中。在古代,官員被分為各種不同的職務和級别,而《寮司》就是其中之一。
《寮司》的繁體字為「僚司」,它們的意思和拼音發音相同。
在古代,「司」字的上部是一個圓圈,象征了官吏主持公務的權力和責任。「寮」字的上部是一個宀字,象征了官員居住的地方。
1. 他以寮司的身份管理着這個地區的重要事務。
2. 這位寮司在政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寮官:官吏、官僚
2. 寮友:同為官吏的朋友
3. 寮舍:官員居住的地方、宿舍
1. 官吏
2. 官員
3. 官僚
1. 平民
2. 民衆
3. 百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