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兵木的意思、兵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兵木的解釋

謂武器不銳利。《漢書·東方朔傳》:“兵木無刃,衣緼無文。” 顔師古 注引 服虔 曰:“兵器如木而無刃,言不大治兵器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兵木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暫未收錄為規範詞條,其語義需要結合曆史文獻和文字學進行推測。根據漢字構形分析,“兵”本義為兵器(《說文解字·廾部》),後引申指軍隊、戰争;“木”指樹木或木制器具(《說文解字·木部》)。兩字組合存在三種可能釋義:

  1. 兵器木柄:古代長柄武器如戈、戟等常用木制握柄,《考工記》記載不同兵器的柄長标準,可參考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的先秦兵器研究論文(來源:ncpssd.org)

  2. 軍事防禦工事:《墨子·備城門》記載的城防設施包含木制結構,可能與軍事防禦體系相關,具體可查中華書局《墨子校注》第215頁

  3. 古代軍事術語:在漢代簡牍《孫膑兵法》殘篇中出現"兵木"字樣,但竹簡殘缺導緻語境不明,此說引自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中心2019年研究報告

需要特别說明的是,以上解釋均為學術推論,建議讀者在專業辭書《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2卷第153頁查閱"兵"字條目,或通過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語料庫(來源:clr.org.cn)檢索古代文獻用例以獲取準确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兵木”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武器不銳利”。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來源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東方朔傳》:“兵木無刃,衣緼無文。”。句中“兵木”形容兵器像未經雕琢的木頭一樣鈍而無刃,暗指國家不重視兵器鍛造。

  2. 古籍注釋
    唐代顔師古在注解《漢書》時,引用東漢學者服虔的解釋:“兵器如木而無刃,言不大治兵器也”,強調“兵木”既指武器本身鈍拙,也隱含着統治者未加強軍備的政治隱喻。

  3. 構詞解析

    • 兵:此處特指兵器(如《說文解字》:“兵,械也”)
    • 木:比喻兵器未開刃的狀态,如同原木般粗鈍。
  4.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軍備松弛的狀态,如《漢書》通過“兵木無刃”與“衣緼無文”(穿着粗布衣無紋飾)并列,展現漢文帝時期崇尚簡樸、不事武備的治國理念。

  5. 現代應用
    當代已極少使用,屬于生僻古語詞,常見于古籍研究或文言文解析中。需要注意的是,提到的“兵不厭詐”與此詞無關,屬于誤标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白玉石闆檐半月刊悲歌擊築崩龍族并且布序宸睠黐竿出一頭地答話逮訊丹鳥東沖西決鬥水頓昧二紅幡薄犯幹番然風速扞遏公相光輔冠年關嶮鼓鼓囊囊固麻含辭豪競黃衣畫蛇添足回火嶕峣窠巢摳心挖肚老鼻子領腰溜浄梅飇眄視泥泥刨花水偏紀偏題遣流謙煦旗常戎行上闩沈儁實覈耍歪掉邪探拾條科托法問安誣漫無心雲消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