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白桃紅”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指春天桃花紅豔、李花潔白的美麗景色,形容春光明媚、生機盎然的自然景象。
宋代詞人汪莘在《蔔算子》中化用此意:“李白桃紅未吐時,好個春消息”,以含苞待放的桃李暗示初春的萌動。
如需更完整的出處考證或例句,可參考漢典、樂樂課堂等來源(見、3、7)。
《李白桃紅》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人的面色紅潤、充滿朝氣。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詩人,他所寫的詩歌富有豪情壯志,而桃紅代表着紅潤的面色和充滿朝氣的狀态,因此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精神飽滿、容光煥發。
《李白桃紅》的拆分部首是木、白、又。其中,木部表示這個詞與樹木或與木相關,白部表示與白色或與白相關,又部沒有特定意義,隻起到輔助作用。
《李白桃紅》的筆畫為9畫。具體拆分為:李(木、7畫)、白(白、5畫)、桃(木、8畫)、紅(紅、9畫)。
《李白桃紅》一詞來源于《李白集傳》中的記載,形容李白面色紅潤充滿朝氣。後來逐漸被引申為形容其他人的面容狀态。
《李白桃紅》的繁體字寫法為「李白桃紅」。
在古代,「李白桃紅」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桃」的寫法為「桃」。古人一般采用「手、灬、一」的組合來形寫「桃」字。
他的臉色紅潤明亮,真是李白桃紅。
李白溜須拍馬、李白才高八鬥、李白羽扇綸巾
面色紅潤、容光煥發、神采奕奕
面色蒼白、容顔黯淡、神情疲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