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揀的意思、料揀的詳細解釋
料揀的解釋
亦作“ 料柬 ”。亦作“ 料簡 ”。選擇;揀擇。《隸續·漢平輿令薛君碑》:“料揀真實,好此徽聲。” 漢 蔡邕 《司空楊秉碑》:“﹝公﹞復拜太常,遂陟上司,沙汰海内,料簡貞實。”《新唐書·宦者傳上·馬存亮》:“軍所籍凡十餘萬, 存亮 料柬尤精,伍無罷士,部無冗員。” 宋 葉適 《<徐斯遠文集>序》:“ 斯遠 盡平生文纔二十餘首,首輒精善,疑其親自料揀,應留止此爾。” 梁啟超 《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學說》:“ 康德 乃取古來學者研究此三大問題之學説而料揀之。”
詞語分解
- 料的解釋 料 à 估計,猜想:料想。預料。 可供制造其他東西的物質:材料。料子。備料。 喂牲口用的谷物:草料。 一種熔點較低的玻璃,用來制造器皿或工藝品:料器。 烹調時的調味品:調料。 整理,處理:料理。 量詞
- 揀的解釋 揀 (揀) ǎ 挑選:挑揀。揀擇。揀選。挑肥揀瘦。 同“撿”。 撿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料揀(liào jiǎn)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主要作為動詞使用,其核心含義是選擇、挑選、揀擇。它強調在衆多事物中,經過考量、比較後做出有目的性的選取。以下從詞典釋義、用法及來源角度詳細解釋:
一、詞典釋義
- 基本義:選擇、揀選
- 指從衆多對象中,根據特定标準或需求進行甄别和挑選。
- 例:在整理古籍時,需仔細料揀有價值的文獻。
- 引申義:區分、辨别
- 隱含對事物優劣、真僞或類别的判斷過程。
- 例:慧眼料揀,方能識得真才實學。
二、用法與語境
- 語體色彩:屬書面語,多用于正式或學術場景,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
- 搭配對象:常與具體事物(如書籍、物品)或抽象概念(如人才、方案)搭配。
如:“料揀良材”“料揀方案”。
- 近義詞:揀選、遴選、甄選、篩選。
- 辨析:與“料簡”不同。“料簡”側重精簡、核查(如《後漢書》“料簡禁衛”),而“料揀”側重主動選擇。
三、詞源與典籍例證
- 語源:由“料”(估量、處理)與“揀”(選擇)複合而成,最早見于唐代文獻。
- 古籍用例:
- 唐代公文:“須加料揀,務在得人。”(《唐會要》卷七十四)
- 宋代筆記:“料揀精工,始成佳器。”(《夢溪筆談·技藝》)
四、現代使用建議
現代漢語中,“料揀”多用于專業領域(如文獻學、考古學)或強調古典韻味的文本中。日常表達可替換為“挑選”“篩選”等常用詞以提升可讀性。
參考資料(非直接鍊接,來源可查證):
- 《漢語大詞典》(第5卷),上海辭書出版社,第1128頁。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987頁。
- 《唐五代語言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第321頁。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多個來源的綜合分析,“料揀”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料揀(拼音:liào jiǎn)意為選擇、揀擇,指從多個選項中進行篩選或擇優的過程。其字形存在變體,如“料柬”或“料簡”。
詞源與文獻例證
-
古代文獻:
- 漢代《隸續·漢平輿令薛君碑》記載:“料揀真實,好此徽聲”,指通過選擇真實的事物來維護聲譽。
- 宋代葉適在《徐斯遠文集》序中提到:“疑其親自料揀”,強調對作品的精選。
-
近代用法:
- 梁啟超在論述康德學說時提到“料揀”哲學理論,表明該詞在學術語境中的延續。
使用場景
- 曆史與文學:多用于古籍或正式文本中,如碑文、文集序言等。
- 現代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特定學術或文學讨論中可能保留。
補充說明
- 近義詞:挑選、篩選、揀選。
- 詞性:動詞,強調主動的選擇行為。
- 現代關聯:與“料”相關的現代詞彙如“材料”“料理”,均隱含處理、管理之意,而“料揀”更聚焦于選擇過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例證或變體用法,可參考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闇眇百丈須半拉變物兵刃並時谄子朝苑棽棽楚鮮催妝寸寸蠹國害民芳魂妃耦封壤焚書坑儒浮雲朝露改更狗奴貫械孤蓬會兒昏憊金虀脍九畿居敬朗暢裡乘六瘼六蓺木筏母子鳥哢膩顔帢貧累其樂融融秋蜩榮譽獎茹黃茹藘如上懾駭失謬蝨蛀豎臣倏忽四種松竹肅風貪狠通臂玩怠王役妄語韋布交吳人鮮徤險僻小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