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門窗上的搭扣。《龍圖耳錄》第五十回:“ 雷洪 聽了,叫莊丁等且吃飯去;自己出來将門帶上,扣了釕銱,同着小童去了。” 郭澄清 《大刀記》第十七章:“他說罷,回手掩上門,又從衣袋裡掏出一把鎖,挂上門钌铞兒,鎖上門。”
“钌铞”是一個傳統建築相關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钌铞(liào diào)
指門窗上的金屬搭扣裝置,通常由鐵片制成。其結構為:一端固定于門窗框架,另一端可活動,通過扣合實現門窗的閉合與固定功能。該詞在古典文獻中曾有使用,例如《龍圖耳錄》第五十回提到雷洪“扣了釕銱”後離開的情景()。
需注意的是,此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更多出現在描述傳統建築或古裝場景的文本中。若需進一步了解其形制或曆史演變,建議結合古建築專業文獻考證。
《钌铞》是一個用于指代一種化學元素的詞語。具體意義和用法如下:
钌铞指的是元素周期表中的花銀钌(Rhodium)。花銀钌是一種貴金屬元素,原子序數為45,化學符號為Rh。它是一種銀白色的金屬,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和高溫穩定性,常被用于制造珠寶、化工催化劑、電鍍和光電子器件等領域。
《钌铞》的部首是金(钅),铞的筆畫數為12。它是由金字旁和爪字旁組合而成的,金字旁表示金屬元素,爪字旁表示其形态與性質。
《钌铞》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古時候,元素的命名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通常以象形或形聲的方式進行表達。钌铞的古代漢字寫法為“鵰銙”,字義與現代相似,都指代這一貴金屬元素。
在繁體字中,钌铞的寫法為「釕釧」。繁體字是對漢字傳統書寫形式的一種保留和發揚,通常在台灣、香港以及一些華人社群中使用。
在古代漢字中,“鵰銙”是對钌铞的形象描寫。其中,“鵰”表示一種具有鋒利爪子的猛禽,用來隱喻钌铞的形态;“銙”則表示一種寶劍或銳器,用來表達钌铞的鋒利和珍貴。
以下是關于《钌铞》的例句:
钌铞是一種重要的催化劑,被廣泛應用于有機合成領域。
這枚戒指上鑲嵌着精美的钌铞,閃爍着迷人的光芒。
研究人員正在探索利用钌铞制備新型的光電器件。
組詞: 钌铞催化、钌铞合金、钌铞催化劑、钌铞觸媒等。
近義詞:铑(Rhodium)
反義詞:銅(Copper)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