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連陣的意思、連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連陣的解釋

(1).指軍陣相連呼應。《陳書·世祖紀》:“時 龕 兵尚衆,斷據衝要,水步連陣相結。”

(2).連續幾仗。《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四一回回目:“ 天師 連陣勝 火母 , 火母 用計借火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連陣”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軍事或曆史文獻中,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軍陣相連呼應
    指軍隊在布陣時,各分隊或兵種(如水軍、步兵)通過戰術配合形成連貫的防禦或進攻體系。例如《陳書·世祖紀》記載:“水步連陣相結”,描述水軍與步兵協同作戰的場景。

  2. 連續多次戰役
    強調短時間内接連發生的多場戰鬥。如明代小說《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四十一回标題“天師連陣勝火母”,即指天師連續擊敗火母的多次交鋒。

二、使用特點

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陳書》及明清演義類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連陣(lián zhè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辶”和“阝”。它的拼音為lián zhèn,讀音為/ljɛn ʈʂən/。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戰争和軍事活動。連陣一詞表示的是軍隊或士兵連續集結并排列陣形,用來應對敵人的進攻。 連陣的構造部首是“辶”和“阝”。其中,“辶”是走的意思,表示行軍,而“阝”是“邑”的變體,表示城牆或防禦。這兩個部首結合在一起形成了連陣。連陣共有12個筆畫。 繁體字中,“連陣”被寫作「連陣」。繁體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略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連陣在古代寫作「連針」或「連鎮」。這些寫法體現了曆史的演變和漢字書寫的變化。 以下是使用連陣的例句: 1. 他們用連陣的方式來抵禦敵人的進攻。 2. 這個部隊通過連陣的布防,成功地保衛了邊境。 除了連陣,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組詞和近義詞。組詞包括連隊、陣容、軍陣。連隊指的是由數個連組成的軍隊單位;陣容指的是軍隊或隊伍排列的姿态;軍陣則是指軍隊的陣形和布置。 同時,與連陣相對的是散兵,是指沒有組成陣列的單個士兵或無組織的軍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