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殓安葬。斂,通“ 殮 ”。《漢書·雲敞傳》:“ 敞 時為大司徒掾,自劾 吳章 弟子,收抱 章 屍歸,棺斂葬之。”《新唐書·裴冕傳》:“ 鉷 死, 李林甫 方用事,僚屬懼,皆引去,獨 冕 為斂葬,由是寖知名。”《宋史·仁宗紀二》:“詔諸戍邊軍月遣内侍存問其家,病緻醫藥,死為斂葬之。”
“斂葬”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iǎn zàng,其核心含義為入殓安葬,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斂葬”指對逝者進行遺體整理、入棺并埋葬的全過程。其中“斂”通“殓”,意為整理遺體、入殓;而“葬”即安葬。
字詞解析
曆史用例
該詞在古籍中多次出現,例如:
引申含義
部分資料提到“斂葬”可比喻“掩蓋不良事物”,但此用法較為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該詞主要用于描述傳統喪葬禮儀中的入殓與安葬環節,強調對逝者的尊重和妥善處理。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喪葬制度,可參考《漢書》《新唐書》等文獻來源。
《斂葬》是一個漢語詞語,通常指的是對死者進行收殓和安葬的行為。它包含了兩個字,分别是“斂”和“葬”。斂的意思是收拾、整理的意思,葬則是安葬的意思。因此,《斂葬》可以理解為整理并安葬死者。
詞語《斂葬》的第一個字“斂”拆分後的部首是“攵”,它的總筆畫數為11。第二個字“葬”拆分後的部首是“艹”,總筆畫數為16。
《斂葬》是漢語詞語的一個組合詞。它的使用始于古代,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文化和習俗中。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斂葬」。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演變和變革。雖然《斂葬》這個詞沒有明确的古代寫法,但根據古代的漢字寫法規則,它的古代寫法可能會稍有差别。
1. 父親去世後,我深情地為他斂葬。
2. 整個家族聚集在墓地,為已故的長輩進行斂葬儀式。
組詞:收斂、安葬、殡葬、祭祀、立碑
近義詞:收殓、入土、下葬、火化
反義詞:灑脫、放蕩、隨便、散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