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練鵲的意思、練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練鵲的解釋

鳥名。屬鳴禽類,體似鸲鹆而小。雄鳥有羽冠,尾部有兩根長羽毛,頭部黑色,發藍色的光,背部深褐色。腹部白色。雌鳥背部和頭部均褐色,羽冠不顯著,尾部無長羽毛。生活在樹林或竹林中,為捕食害蟲的益鳥。其肉可以入藥,能益氣治風疾。以雄鳥尾羽特長,如拖練帶,故又有帶鳥、绶帶鳥、壽帶鳥、拖白練等異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禽三·練鵲》。 金 元好問 《過劉子中新居》詩:“先生愛畫如惜玉,練鵲翔鸞餘百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練鵲(學名:Terpsiphone incei),又稱绶帶鳥、長尾鹟,是雀形目鹟科的一種鳥類,在中國傳統文化及漢語詞彙中具有特定意象。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生物學特征及文化象征三方面詳細闡釋:

一、漢語詞典釋義

  1. 基礎釋義

    “練鵲”一詞中,“練”指白色絲絹,形容其部分羽毛潔白如練;“鵲”則源于其形似鵲鳥。古稱“绶帶鳥”,因雄鳥尾羽形似古代官員的绶帶而得名。該詞最早見于《禽經》,明清文獻如《本草綱目》亦有記載,歸類于“林禽”或“山禽”。

  2. 别名考據

    别稱“一枝花”(《中國動物圖譜》),形容其栖息時尾羽垂如花枝;“壽帶鳥”(《中國鳥類志》),取“绶”諧音“壽”,象征吉祥長壽。

二、生物學特征

  1. 形态描述

    雄鳥體長約30厘米,尾羽可達身長兩倍,羽色分白、栗兩型:白型通體銀白,頭具藍黑色金屬光澤;栗型上體栗紅,下體灰白。雌鳥尾短,無長羽,背部呈橄榄褐色。

  2. 生态習性

    栖息于丘陵森林,捕食飛蟲。繁殖期鳴聲清脆,巢呈杯狀築于樹杈。分布于中國東部、南部及西南地區,夏季北遷(《中國鳥類野外手冊》)。

三、文化象征與引用

  1. 吉祥意象

    因“绶”通“壽”,練鵲被視為長壽象征。宋代《爾雅翼》載:“壽帶鳥,文禽也……俗呼為绶帶。”明清官服補子中,練鵲圖案為六品文官标識,寓意清廉高潔。

  2. 詩詞典故

    陸遊《園中書觸目》詠:“練鵲一雙臨水立,見人驚起入松林。”清代《古今圖書集成·禽蟲典》亦收錄其祥瑞記載。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練鵲”詞條釋為鳥名,尾羽長如帶。
  2. 《中國鳥類志》(科學出版社):詳述形态分類與分布。
  3. 《本草綱目·禽部》(金陵刻本):載其藥用别稱“鸐雉”。
  4. 《中國動物圖譜:鳥類》(科學出版社):彩繪及習性描述。
  5. 《中國官制大辭典》(北京大學出版社):釋明清官服練鵲紋樣。

(注:部分古籍原文可于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查閱,現代學術著作請參考出版社官網或學術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練鵲”是一種鳥類名稱,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練鵲(學名:Terpsiphone incei)屬鳴禽類,體型與鸲鹆(八哥)相似但較小,是捕食害蟲的益鳥。

  2. 形态特征

    • 雄鳥:頭部黑色并泛藍光,背部深褐色,腹部白色,尾部有兩根顯著的長羽毛,形似拖曳的絲帶,故得名“練鵲”;
    • 雌鳥:頭部和背部為褐色,羽冠不明顯,尾部無長羽。
  3. 生态作用
    主要栖息于樹林或竹林中,以昆蟲為食,對控制害蟲數量有積極作用,屬于生态保護中的益鳥。

  4. 别名與文化意義
    因雄鳥尾羽修長如帶,又稱“绶帶鳥”“壽帶鳥”“拖白練”等。其形象在傳統文化中常被賦予吉祥寓意,但需注意與象征喜事的普通喜鵲(如“鵲橋”“鵲起”中的鵲)區分。

  5. 藥用價值
    據《本草綱目》記載,練鵲的肉可入藥,具有“益氣治風疾”的功效。

别人正在浏覽...

稗粝班配本源避舍倉皇失措澄泉塵沙重衾猝急噉香之質颠隊滴留撲挏馬東徙西遷鬥人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分宵高談雄辯格法鼓波國讨過頭拐杖孤衾故殺橫穢禾石鴻鳦滿紙華名會風鹡鴒奸舋佳尚沮濕傀儡場鹍鲸困抑靓嚴葎草痝然目無三尺内修外攘牛脂拼搶撬棒诮噪秋殺沈夢收恤絲光隋文帝啴緩庭堂土塑文辯蝸居香芬仙聖蕭淡曉的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