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戀不舍。亦指留戀不舍之情。 唐 韓愈 《薦士》詩:“念将決焉去,感物增戀嫪。” 宋 葛立芳 《韻語陽秋》卷十三:“ 張祜 詩雲:‘十裡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人生隻合 揚州 死,禪智山光好墓田。’則是戀嫪此境,生死以之者也。” 宋 文天祥 《與新知太平州趙月山書》:“偶遇 新昌 便,意其介尚或未行,輒附賀狀,并寫戀嫪萬分之一。” 清 厲鹗 《東城雜記·蘭菊草堂》:“時人見其戀嫪此二物,不置,固曰其性然爾,而不知其見於用者何如也。”
“戀嫪”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iàn lào,其含義及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戀嫪”指留戀不舍的情感,既表示對人或事物的深切眷戀,也特指這種情感本身。該詞帶有較強的文學色彩,多用于詩文語境中()。
詞義構成
古代文獻用例
現代漢語中,“戀嫪”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書面語中。其近義詞包括“眷戀”“缱绻”等,但情感濃度更高,常隱含“因深愛而難以釋懷”的意味()。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詩文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韓愈、張祜等詩人的作品,或查閱《韻語陽秋》等文獻。
戀嫪是一個具有濃郁文化内涵的詞彙,指的是對嫪毐的深深的思慕和迷戀之情。嫪毐是古代中國的一個傳說人物,他是周朝第二位君王成王的後嫂,以其美麗聰慧而著稱。
戀嫪這個詞彙可以拆解為戀(心),嫪(女)兩個部分。其中,“心”是心靈、情感的意思,表達了對嫪毐的深深的愛慕之情;“女”則表示與女性有關。
戀嫪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這部古代文獻中,記錄了成王後嫂嫪毐的美貌和才華,以及成王對她的迷戀之情。同時,戀嫪也是古代文人雅緻的表達方式。而在繁體字中,戀嫪通常寫作戀嫪。
在古代,戀和嫪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戀字古代的寫法形似“舌”字,而嫪字的古代寫法則有多個版本,一般形似現代的婿字。
1. 他深深地戀嫪着她的溫柔和聰明才智。
2. 阮籍的詩中常常出現對嫪毐的戀嫪之情。
戀嫪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形成新的詞組,如戀慕、嫪毐、戀愛、嫪然等。
戀嫪的近義詞有戀慕、想念、愛慕等。
戀嫪的反義詞可以是厭惡、厭棄、冷漠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