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連跡 ”。1.蹤迹相連。 清 沉名荪 《長安富人行》:“ 長安 富人多似昔,九陌三衢馬連跡。”
(2).追隨,仿效。 三國 魏 伏義 《與阮嗣宗書》:“動則不能龍攄虎超,同機 伊 霍 ;靜則不能珠潛璧匿,連迹 巢 光 。”
見“ 連迹 ”。
"連迹"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拆解和典籍用例中分析:
一、基礎釋義
"連"指連接、相隨;"迹"指足迹、蹤迹。合指蹤迹相連、前後相隨,形容人或事物行動一緻、關系緊密。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第10卷第287頁。
二、引申義與典籍用例
如《後漢書·逸民傳》:"巢父許由,連迹并驅",描述隱士們志趣相投、行為相似。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後漢書》(2012年)卷八十三。
古代文獻中常見"榮辱連迹""禍福連迹"等表述,強調人與群體或事物間的緊密關聯性。
來源:王力《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2016年)"連"字條。
三、現代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但保留在成語"連蹤接迹"中,仍強調連續性或群體一緻性。學術著作中偶見用于描述文化傳承或曆史關聯性。
來源: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商務印書館,2019年)附錄古語詞例釋。
“連迹”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蹤迹相連
指事物或人的行迹相互連接、延續。例如清代詩句“九陌三衢馬連迹”(),描繪了長安街道車馬絡繹不絕的場景。
追隨、仿效
強調對他人的效法或依附。如三國時期伏義在《與阮嗣宗書》中批評阮籍“靜則不能珠潛璧匿,連迹巢光”(),意為無法像巢父、許由般隱居避世。
多用于古文或文學性較強的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需注意其古義與現代“連續痕迹”的直譯區别。
__
若需進一步分析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以便結合語境探讨。
礙夜白芀子參麗讒兇乘幹春幡勝寸節打翻身仗達摩禅單位大親鼎來東郭之疇耳餘旛旛高魯攻戰丱發廣泛旱孤樁賀婁後援阛闬見跋檢察長江城梅花引劍戟簡絕假意唧唧哝哝進噉酒沽救護極重難返巨年賴昏牢彘輪雲羅牀沒食子酸謬戾謀攻母陀偶辭平粜坡田遷飛起打人影榮華市德識韓殊途舒展鐵定蹄聲溫燠窏洝閑憂下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