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亮鐘的意思、亮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亮鐘的解釋

五更時鐘樓上敲的報曉鐘。《紅樓夢》第一一二回:“明兒亮鐘時候,陸續出關。”《兒女英雄傳》第一回:“看看等到亮鐘以後無信,大家也覺得是無望了,又乏又困,興緻索然,隻得打點要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亮鐘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黎明時分寺院或城樓敲響的報曉鐘聲,象征黑夜結束、白晝開啟。以下從語義演變、文化象征及現代使用三個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礎釋義與古籍依據

  1. 報曉鐘聲

    指古代寺廟或城樓在破曉時敲響的鐘聲,用于提示時辰。例如《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釋義為“天将亮時敲響的鐘” 。

    例:白居易《宿藍溪對月》中“晨鐘暮鼓”的“晨鐘”即與“亮鐘”意近,均指清晨報時之音。

  2. 時間節點象征

    特指寅時至卯時(淩晨3點至7點)之間的鐘鳴,标志夜盡天明。這一用法在明清小說中常見,如《醒世姻緣傳》第四回:“聽得亮鐘,急忙梳洗。”


二、文化内涵與象征意義

  1. 光明驅暗的隱喻

    鐘聲打破沉寂,喻示黑暗消退、光明降臨,承載古人“天人感應”的哲學觀。佛教文化中,晨鐘亦有警醒世人之意,如《敕修清規·法器章》載:“破曉鐘聲,破煩惱長夜。”

  2. 秩序與生活的标志

    在缺乏統一計時工具的古代,亮鐘是市民起居、城門啟閉、集市開張的公共信號,反映傳統社會的時序管理方式。

    來源:民俗學者曲彥斌《中國民俗語言學》相關論述 。


三、現代使用與方言存續

  1. 文學與儀式中的保留

    現代漢語中,“亮鐘”多出現于曆史小說、詩詞及傳統儀式描述中,如某些寺院仍保留鳴晨鐘的習俗(如北京大鐘寺每年元旦敲響“辭舊迎新鐘”)。

  2. 方言活态傳承

    在西南官話部分方言區(如四川),老人仍用“亮鐘時候”代指清晨,可見其語言生命力。

    來源:《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四川卷 。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7卷),商務印書館,1991年。
  2. 曲彥斌《中國民俗語言學》,遼甯教育出版社,2004年。
  3.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全6卷),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
  4. 中國佛教協會《佛教儀軌制度》,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年。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紙質文獻為準;部分現代研究可通過知網、讀秀等平台檢索驗證。)

網絡擴展解釋

“亮鐘”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區分:

  1. 報曉鐘聲(主流含義)
    指古代五更天(淩晨3-5點)在鐘樓上敲響的報晨鐘聲,用于宣告天亮。此含義在《紅樓夢》《兒女英雄傳》等古典文學中均有記載。例如:

    • 《紅樓夢》第一一二回提到“明兒亮鐘時候陸續出關”,指天剛亮時出發;
    • 《兒女英雄傳》描述“亮鐘以後無信”,指等到天亮仍無消息。
  2. 形容才華出衆(存疑用法)
    個别資料(如)提到“亮鐘”可比喻人才或事物出類拔萃,源自古代宮廷樂器中音色突出的鐘。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文獻或主流詞典,可能與“鐘靈毓秀”等成語混淆,建議謹慎使用。

其他補充:

若需進一步考證文學用例,可查閱《紅樓夢》等原著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白角白山水電站朝生赤山春望大氅大坰之慚當家理紀丹澤稻鼈德鄰等級訛變撫弄高興公平正直勾挑顧己谽谺绛都春絞刀借兌截刻近甸警察局晉惠聞蛙浸廪金絲草近途就合九阍蠲省局躬昆侖墟唠叨連續劇落伍盲心渑淄密啟磨拂哦呵淺澱秦香蓮奇遇犬吠揉摩贍部洲神不守舍數黃道白疏孽庶妾俟時四時田園雜興的朗誦廋辭宿栖讬色下鍋遐絕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