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厚缯或粗布之冠。古禮親喪一周年祭禮時着練冠。《左傳·昭公三十一年》:“ 季孫 練冠麻6*衣跣行。” 孔穎達 疏:“練冠蓋如喪服斬衰,既練之後布冠也。”《後漢書·禮儀志下》:“皇帝近臣喪服如禮。醳大紅,服小紅,十一升都布練冠。”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練冠漢語 快速查詢。
“練冠”是古代喪禮中的一種服飾,具體解釋如下:
練冠指用厚缯(粗絲織品)或粗布制成的頭冠,主要用于親喪一周年祭禮(即“小祥”祭)。此時喪服由初喪的粗麻改為稍細的熟麻布,頭冠也相應更換為練冠,象征喪禮進入新階段。
練冠是古代“五服制度”中喪服禮儀的組成部分,通過服飾材質和穿戴時長的變化,體現對逝者的哀思等級與時間推移的儀式感。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左傳》《後漢書》等典籍。
練冠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運動員或武術愛好者通過鍛煉而獲得的身體健美和強壯的形象。這個詞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因為鍛煉身體而擁有的體魄和姿态。
練冠的部首是"纟"和"冠",其中"纟"是絲的意思,"冠"則是指帽子。整體意思是通過鍛煉獲得的像戴帽子一樣的身體姿态。
練冠總共有10個筆畫。
練冠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汲鄭列傳》中。文章記述了古代汲鄭國的公室先祖養了一群羊,常常騎馬去觀察,後來通過馴養、照顧,羊很聽話,步态優美,這就是練冠的由來。
練冠的繁體字是練冠。
在古代,練冠的寫法和現代稍有不同。"練"字的上部書寫時像是橫扛,下部是彎曲的線條;"冠"字則是由兩個部分組成,上部是兩個相連的彎曲線條,下部是一條橫線。
他經過長期的鍛煉,終于練得冠冕堂皇。
練習、練達、練字、練武、練功。
鍛煉、修煉、健身、練體。
虛弱、畏縮、頹廢、憔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