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思的意思、涼思的詳細解釋
涼思的解釋
凄涼的思緒。 唐 李賀 《昌谷詩》:“鴻瓏數鈴響,羈臣發涼思。” 王琦 彙解:“涼思,凄涼之思。” 宋 蘇舜欽 《暑景》詩:“吟餘晴月上,涼思入尊罍。” 明 陳所聞 《傍妝台·秋夜溪上孫子真胡長白對雨》曲:“池館客淹留,坐深涼思動高秋。”
詞語分解
- 涼的解釋 涼 á 溫度低:涼快。涼爽。涼意。涼氣。陰涼。涼絲絲。涼亭。荒涼。 喻灰心,失望:聽到這消息,我涼了半截。 中國西晉末年至北魏,各族統治者在西北地區建立的割據政權:五涼(前、後、南、北、西)。 冷熱
- 思的解釋 思 ī 想,考慮,動腦筋:思想(a.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産生的結果;b.想法,念頭;c.思量)。思忖。思索。思維。沉思。尋思。見異思遷。 想念,挂念:思念。思戀。相思。 想法:思緒。
網絡擴展解釋
“涼思”一詞的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主要可分為以下兩個層面:
一、作為普通詞語
-
基本釋義
指凄涼的思緒或秋日引發的愁思,常見于古典詩詞。
例:王琦注李賀詩時解釋為“凄涼之思”;蘇舜欽《暑景》中“涼思入尊罍”亦表達秋夜孤寂感。
-
特殊釋義
個别文獻(如)将其解釋為“冷靜客觀的思考”,但此用法在權威典籍和詩詞中罕見,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需謹慎采用。
二、作為李商隱詩題
在李商隱的《涼思》中,“涼思”被賦予更豐富的詩意内涵:
- 環境與情感交織
詩中“客去波平檻,蟬休露滿枝”描繪秋夜清涼之景,暗喻友人離去後的孤寂氛圍,“涼”既指氣候微寒,又映射内心的怅惘。
- 時空交織的愁思
“北鬥兼春遠”表達對長安舊友的遙遠懷念,“天涯占夢數”則透露出對友情變質的疑慮,整體呈現時間流逝與空間阻隔疊加的複雜思緒。
總結建議
若解讀古典詩詞(尤其是李商隱作品),應優先采用“秋夜凄清引發的懷舊愁思”這一含義;若用于現代語境,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指向情感或理性層面。
網絡擴展解釋二
《涼思》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意思是冷靜思考、冷靜思索的意思。它由“涼”和“思”兩個漢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涼”字的部首是冫(水),它由從上到下的三個筆畫構成。
- “思”字的部首是心,它由從上到下的九個筆畫構成。
來源:
《涼思》一詞最早出現在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用以形容思緒冷靜、心境甯靜的狀态。後來,這個詞逐漸傳播開來,成為現代漢語中常用的詞語之一。
繁體:
《涼思》的繁體寫法是「涼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涼思》的古代寫法為「涼思」,其中的字形稍有差異,但意思與現代寫法相同。
例句:
1. 寒冷的夜晚,我一個人坐在窗前,靜靜地沉浸在涼思之中。
2. 面對挫折和困境,他能夠保持涼思,冷靜地分析問題并找到解決辦法。
組詞:
涼思館、涼思賦、涼思症、涼思人、涼思無生
近義詞:
冷思、冷眼觀察、冷靜思考
反義詞:
激情四溢、沖動行事、熱血沸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