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兩說的意思、兩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兩說的解釋

戰國 時 魯仲連 說 新垣衍 而使 秦 退軍五十裡,又緻書守 聊城 的 燕 将而克 聊城 。後以“兩説”指 魯仲連 。說,勸說别人聽從自己的意見。《文選·鮑照<拟古>》:“兩説窮舌端,五車摧筆鋒。” 李善 注:“兩説,謂 魯連 説 新垣衍 及下 聊城 。”參閱《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兩說”是漢語中具有辯證色彩的表達方式,其核心含義指對同一事物存在兩種不同的解釋或觀點,需根據語境判斷適用性。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兩說”可作以下分析:

一、詞義解析

  1. 并列式釋義

    指兩種說法各自成立且互不排斥,例如“此事成因可有兩說:一說氣候異常,一說人為幹預”。此用法常見于學術讨論或曆史考據,強調不同角度的合理性。

  2. 對立式釋義

    表示兩種觀點存在矛盾關系,如“古籍記載的戰役時間存兩說,一說春秋中期,一說戰國初期”。此時需結合文獻證據進行辨析。

二、用法說明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常與“存”“有”等動詞搭配,例如“學界對此尚存兩說”。在口語中可替換為“兩種說法”,但“兩說”更具凝練性,體現漢語雙音節詞的特點。

三、權威來源 本文釋義綜合參考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ISBN 978-7-100-12450-8)及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ISBN 978-7-5326-4890-3),因版權限制未提供線上鍊接,讀者可通過官方出版物查閱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兩說”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曆史典故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

一、曆史典故釋義(主流解釋)

來源:戰國時期魯仲連的事迹。他通過兩次成功的遊說:

  1. 說服新垣衍,使秦軍退兵五十裡
  2. 緻信燕将攻克聊城 引申義:代指魯仲連的辯才與謀略,見于《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李善注《文選·鮑照<拟古>》時引此典:“兩説窮舌端,五車摧筆鋒”。

二、現代成語用法

含義:形容意見相左或說法不一

詞義辨析表

維度 曆史典故義 現代引申義
核心指向 特指魯仲連的兩次遊說 泛指意見分歧
文獻依據 《史記》《文選》等古籍 現代詞典收錄
使用頻率 多用于文史研究領域 常見于日常口語表達

建議在閱讀古籍時注意結合上下文,現代語境下使用需區分具體場景。欲查完整典故可參閱《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别人正在浏覽...

本科生徧贊逼不得已鼻窦并親不苦逞暴赤光光沖適存戶大門中端合黩冒鈍夫二莊嚴豐田負畚腹熱腸荒鈎沉鈎鐮廣虛貴士恨之入骨花蹄狐怪腳綳借力精神恍忽近位九流賓客俊晤抗世牢固龍樓秘書院瘧寒年登花甲乞假擒擿秦文冗謬如花似月瑞圖森幻山塘拾蜯樹名夙成太溪套圈跳竈王萬有引力未申威武不屈溫栗五君現代十六家小品憲批小坡謝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