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扣緊馬缰使馬緩行或停止。《史記·绛侯周勃世家》:“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将軍約,軍中不得驅馳。’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序志》:“按轡文雅之場,環絡藻繪之府,亦幾乎備矣。” 宋 陳善 《扪虱新話·李林甫一計陷數人》:“帝嘗大陳樂 勤政樓 ,既罷,兵部侍郎 盧絢 按轡絶道去,帝愛其藴藉,稱美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至林谷深處,婦忽按轡不行。”
“按辔”是由“按”和“辔”組成的動詞短語,其中“辔”指駕馭牲口的缰繩,整體意為控制缰繩使馬匹緩行或停下。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義分解
整體含義
“按辔”字面指用手拉住缰繩以調控馬匹行進狀态,常用于描述駕車或騎馬時從容、穩重的姿态。例如“按辔徐行”即控制缰繩讓馬緩慢前行,體現駕馭者的沉着()。
文學與曆史用例
引申意義
該詞可象征對事物的掌控力,如“按辔而治”比喻以沉穩手段管理事務()。
注意事項
“辔”為會意字,字形含“絲”與“軎”(車軸部件),體現與駕馭工具的關聯()。
總結來看,“按辔”既指具體的駕馭動作,也承載了古典文學中從容、克制的意象。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車馬文化,可查閱《說文解字》或《禮記》等文獻。
《按辔》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控制馬匹或其他坐騎,用手握住缰繩或辔頭,引導其行進方向。
按辔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扌”和“辛”,其中“扌”是手的意思,表示用手來驅策和控制,而“辛”則是辔頭的意思。
按辔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晉朝的詩經。其繁體寫法和簡體寫法相同,都是按辔。
古時候漢字寫法是按辔。
一些例句中常用到按辔這個詞,比如:“他穩穩地按辔駕馭着駿馬。”
與按辔相關的組詞有:握辔、駕禦、把握等。
與按辔近義的詞有:馭手、馭策等。
按辔的反義詞是放手,表示不再駕馭和控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