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吉祥的月份。《左傳·莊公十六年》:“ 公父 定叔 出奔 衛 ,三年而復之……使以十月入,曰:‘良月也,就盈數焉。’”古人以盈數為吉,數至十則小盈,故以十月為良月。
(2).以良月作為十月的代稱。 晉 陶潛 《和郭主簿》之二:“檢素不獲展,厭厭竟良月。” 宋 歐陽修 《延福宮開啟密詞》:“寒律正時,適臨於良月。”
“良月”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古人以數字“十”為盈數(象征圓滿),因此将十月視為吉祥的月份。這一用法最早見于《左傳·莊公十六年》,其中提到“使以十月入,曰:‘良月也,就盈數焉。’” 晉代陶淵明在《和郭主簿》詩中也有“厭厭竟良月”的表述。
由于十月被賦予吉祥的寓意,“良月”逐漸成為十月的别稱。例如宋代歐陽修在《延福宮開啟密詞》中寫道:“寒律正時,適臨於良月。” 其他文獻中也提到“良月”與“十月”的關聯。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詩詞引用,可參考《左傳》及陶淵明相關作品。
《良月》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美好的月亮”。它由兩個部分組成:良(liáng)和月(yuè)。良表示美好、善良,月表示月亮。
《良月》的部首是月(yuè),有四個筆畫。
《良月》這個詞源自古代漢語,是由早期的漢字發展而來的。在繁體中,良字的寫法稍有不同,是良(liáng)。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良的寫法稍有差異。它的古字形是良,由上下兩個部分組成。上面的一部分象征人,下面的一部分象征日。整體表示人在陽光下變得善良。
1. 這個晚上的良月真美麗。
2. 我喜歡在良月下散步。
良月在構詞中可以與其他漢字組合成許多詞語,如:
1. 良辰:美好的一天。
2. 良好:好的、優秀的。
3. 明良:清楚明了、善良。
與良月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美月:美麗的月亮。
2. 佳月:美好的月亮。
與良月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陰天:沒有月亮的天空。
2. 丑月:不美麗的月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