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兩淮的意思、兩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兩淮的解釋

(1). 宋 熙甯 後分 淮南路 為東、西二路,簡稱 淮東 、 淮西 ,後合稱其地為“兩淮”。《宋史·地理志一》:“ 高宗 蒼黃渡 江 ,駐蹕 吳會 ,中原、 陝右 盡入於 金 ,東畫長 淮 ,西割 商 秦 之半,以 散關 為界。其所存者 兩浙 兩淮 …… 廣西 十五路而已。”《元史·世祖紀十二》:“﹝ 至元 二十五年正月﹞己酉,詔 中興 、 西涼 無得沮壞河渠, 兩淮 兩浙 無得沮壞歲課。” 元 吳萊 《風雨渡揚子江》詩:“ 三楚 畸民類魚鱉, 兩淮 大将猶熊虎。”

(2).指今 江蘇省 長江 以北 淮河 南北的大部地區。 明 王鏊 《震澤長語·食貨》:“ 兩淮 鹽場鹽課銀,歲不下數萬千兩。”《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長安》:“又在 兩淮 南北,直到 瓜州 地面,造起幾所義莊。”

(3). 淮陰 和 淮安 的合稱。解放初有 兩淮市 。

(4). 安徽省 淮南市 和 淮北市 的合稱。《人民日報》1984.4.18:“以開采利用 兩淮 煤炭和水力資源為重心,把 安徽 建成主要的能源基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兩淮"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曆史内涵的地理概念,主要包含以下三個釋義層次:

一、自然地理概念 指淮河南北流域地區,覆蓋現今河南東南部、安徽北部及江蘇中北部,地理範圍以淮河幹流為界劃分南北。這一概念最早見于《尚書·禹貢》對九州地理的記載,是古代中原文化與楚文化交融的重要過渡帶。

二、行政與經濟概念

  1. 宋代鹽政劃分的淮南東路與淮南西路,管轄範圍包括今江蘇、安徽兩省的淮河以南及長江以北區域,為古代鹽業生産核心區。
  2. 元代設立的兩淮都轉運鹽使司,統管江蘇、安徽境内29個鹽場,形成以揚州為中心的鹽業管理體系。

三、近現代行政區劃 1949年後特指中國華東地區的淮南市與淮北市,二者均為安徽省轄地級市。淮南市以煤炭資源著稱,淮北市則因隋唐大運河遺址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網絡擴展解釋

“兩淮”是一個曆史地理概念,其含義因時代和語境不同而有所變化,具體可分為以下四類解釋:

一、現代行政區劃

  1. 安徽省淮南市與淮北市
    這是當前最常用的定義。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是沿淮城市群的重要節點,以能源産業著稱;淮北市地處安徽北部,是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的能源城市。

二、曆史地理概念

  1. 宋代“淮東”與“淮西”的合稱
    北宋熙甯年間,淮南路被劃分為淮東、淮西兩路,後統稱“兩淮”,涵蓋今江蘇、安徽兩省江淮之間的區域。

  2. 江蘇長江以北的淮河南北地區
    明清時期,“兩淮”常指江蘇境内長江以北的淮河流域,如《醒世恒言》中提到的“兩淮南北”即為此範圍。

三、其他合稱

  1. 淮陰與淮安(今屬江蘇)
    解放初期曾設“兩淮市”,包括淮陰和淮安,現為江蘇省淮安市轄區。

四、廣義文化區域

  1. 跨省交界地帶
    部分語境中,“兩淮”泛指蘇皖兩省淮河沿岸地區,體現地理與文化的交融性。

現代“兩淮”多指安徽淮南、淮北兩市;曆史範疇則需結合具體朝代和文獻背景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史·地理志》或地方志等權威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半飽貶忽部彙不知量藏機饬紀重提抽空春天詞犯翠圍珠繞丹若大五金大壯舞電瓷方格逢兇化吉府丞魚告捷貴戚郭公塼轟笑壞賬換防黃葛樹戶說家雞野鹜見駕蹇蹇鏡分鸾鳳靜嚴譏讪寬制老親樂喝喝量鼓蓮沼靈承六禦埋線慢怠門當戶對門童命相民讓僻左撬棒齊截缺絶三頭六面涉難耍線兒束雲擔雪司馬中私善遂心快意太行山綠化工程天門冬蛻化變質危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