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厘金局的意思、厘金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厘金局的解釋

亦稱“ 釐捐局 ”。征收厘金的機關。又名厘局。《清會典事例·戶部·厘稅》:“ 貴州省 設釐金局二十五處。”《清會典事例·戶部·厘稅》:“﹝ 同治 ﹞十年, 直隸省 天津府 ,改捐輸義館為 天津 釐捐局,抽收百貨釐金。”《文明小史》第九回:“有的因為手中提的禮包分量過重,有的因為籃中所買的菜過多了些,按照釐捐局頒下來的新章,都要捐過,方許過去。” 沉從文 《邊城》二:“地方還有個釐金局。”亦省作“ 釐局 ”。《清史稿·食貨志六》:“是年( 鹹豐 三年) 蘇 常 疊陷,丁、漕無收,乃設釐局於 上海 ,藉資接濟。” 錢仲聯 《黃公度先生年譜》:“ 粵 西故瘠地,南征軍餉,皆挹注於 南 ( 南寧 )梧( 梧州 )兩釐局。”參見“ 釐捐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厘金局是清代中後期設立的稅收機構,主要職能和特點如下:

一、基本定義 即"厘捐局",是清政府為征收貨物過境稅(厘金)設立的專門機關,相當于現代稅務局。該制度始于1853年,最初為籌措鎮壓太平天國的軍費而設。

二、核心職能 對通過水陸要道的貨物征收1%的過境稅(即"厘金"),稅種涵蓋百貨、鹽、茶、鴉片等商品。稅收方式包括産地稅、通過稅和銷售稅。

三、曆史沿革

四、機構架構 采用總局-分卡-巡卡三級管理體系,重要關卡如《邊城》描述的湘西茶峒關卡,需憑稅單通行。該制度因重複征稅加重商民負擔,1931年國民政府正式廢止。

注:更多曆史細節可參考《清會典事例》等原始文獻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厘金局》的意思

《厘金局》是一個詞語,指的是古代中國的一個官署,負責管理和征收稅收、金錢。它的意思可以解釋為 "金錢管理機構" 或者 "*********門"。

拆分部首和筆畫

《厘金局》這個詞可以拆分成三個部分:廠、钅、居。其中,“廠”是部首,表示工業或建築的意思;“钅”是金字底部的部首,表示與金屬相關的意思;“居”則是表示居住或居中的意思。

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可以知道《厘金局》一共有5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厘金局》一詞最早出自《紅樓夢》一書,描述賈寶玉和賈母的對話。在古代,厘金局是負責對金錢進行管理的機構,賈母使用這個詞來調侃賈寶玉浪費金錢。

在繁體中,厘金局的字形為「厘金居」。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厘金局的寫法有所不同。漢字的形态隨着時間的推移發生了變化,所以不同的時期可能有不同的寫法。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厘金局》的古漢字寫法為「廩金居」。

例句

1. 公司新設了一個厘金局,專門負責財務管理。

2. 曆史上的厘金局對于國家財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厘币、金局、財政廳

近義詞:財政廳、財務局、賦稅處

反義詞:發錢局、貧困院、救濟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