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用泥土和木頭制作的士兵和戰馬的全身塑像,作為隨葬品列隊排在墓穴裡;特指在西安附近的秦始皇墓裡出土的兵馬俑
兵馬俑是中國古代墓葬雕塑的傑出代表,特指秦始皇陵中陪葬的陶制士兵、戰車及戰馬俑群。以下是詳細解釋:
替代人殉的演變
春秋戰國時期,人殉制度逐漸被陶俑取代。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采用大規模陶俑陪葬,标志着殉葬文化的變革。
兵馬俑即用陶土制成士兵、戰馬、戰車等形狀的殉葬品,代表“以俑代人”的最高水平。
地理位置與歸屬
位于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公裡處,是陵墓的重要組成部分。
數量與分類
目前已發掘的坑道中,一號坑面積達14,260平方米,包含6000餘件陶俑,涵蓋士兵、将領、騎兵等不同角色。
俑群按軍陣排列,再現秦朝軍事編制,戰車、兵器(如戈、劍、弩)等細節高度還原。
制作工藝
陶俑平均身高1.8米,面部特征、發型、服飾均個性化塑造,甚至保留彩繪痕迹,展現秦代制陶與雕刻技術的高超水平。
寫實主義風格
每個陶俑的五官、表情、甲胄紋路均獨一無二,例如軍吏戴長冠、士兵發髻多樣,體現秦代社會等級與軍事制度。
世界遺産地位
1974年發現後,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迹”,成為研究秦代曆史、軍事及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秦始皇陵博物院官網或權威考古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