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兵馬俑的意思、兵馬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兵馬俑的解釋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用泥土和木頭制作的士兵和戰馬的全身塑像,作為隨葬品列隊排在墓穴裡;特指在西安附近的秦始皇墓裡出土的兵馬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兵馬俑是中國古代墓葬雕塑的傑出代表,特指秦始皇陵中陪葬的陶制士兵、戰車及戰馬俑群。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曆史背景與定義

  1. 替代人殉的演變
    春秋戰國時期,人殉制度逐漸被陶俑取代。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采用大規模陶俑陪葬,标志着殉葬文化的變革。
    兵馬俑即用陶土制成士兵、戰馬、戰車等形狀的殉葬品,代表“以俑代人”的最高水平。

  2. 地理位置與歸屬
    位于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公裡處,是陵墓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規模與構成

  1. 數量與分類
    目前已發掘的坑道中,一號坑面積達14,260平方米,包含6000餘件陶俑,涵蓋士兵、将領、騎兵等不同角色。
    俑群按軍陣排列,再現秦朝軍事編制,戰車、兵器(如戈、劍、弩)等細節高度還原。

  2. 制作工藝
    陶俑平均身高1.8米,面部特征、發型、服飾均個性化塑造,甚至保留彩繪痕迹,展現秦代制陶與雕刻技術的高超水平。

三、藝術與文化價值

  1. 寫實主義風格
    每個陶俑的五官、表情、甲胄紋路均獨一無二,例如軍吏戴長冠、士兵發髻多樣,體現秦代社會等級與軍事制度。

  2. 世界遺産地位
    1974年發現後,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迹”,成為研究秦代曆史、軍事及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

四、發現與保護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秦始皇陵博物院官網或權威考古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兵馬俑(bīng mǎ yǒng)是指秦始皇陵墓出土的一組陶制兵器、馬匹、士兵塑像。下面是關于兵馬俑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兵-人冖、馬-馬、俑-人用 拆分筆畫:兵-丿丶十、馬-馬、俑-亻勹用 來源:兵馬俑是秦始皇陵墓的重要組成部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希望能夠在死後享受和在世時一樣的權力和財富,因此建造了規模龐大的陵墓。兵馬俑作為陵墓守衛者的塑像,用以保護秦始皇墓室不受侵擾。 繁體字:兵馬俑 古時候漢字寫法:兵-八弓人、馬-㬍馬、俑-㠯仰人 例句:我昨天去參觀了兵馬俑博物館。 組詞: 兵器、馬族、塑俑 近義詞:兵俑、陶俑 反義詞:敵軍、生人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