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配偶。《清史稿·禮志十一》:“廷臣奏言:‘後雖儷體,禮統所尊;升殿視朝,事關典制。’”
(2).匹配,與……結成配偶。 明 張居正 《兩宮尊號疏》:“恭惟聖母皇後,儷體先帝,表正宮闈。”
(3).對偶的文體。 章炳麟 《文學說例》:“雖然,儷體為用,固由意有殊條,辭須翕闢,孑句無施,勢不可已。”
“俪體”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配偶
指夫妻關系中的一方,多用于古代文獻。例如《清史稿·禮志十一》提到“後雖儷體,禮統所尊”,強調皇後作為帝王配偶的尊貴地位。
匹配或結成配偶
強調雙方地位、身份的相稱性。如明代張居正在《兩宮尊號疏》中寫道“儷體先帝,表正宮闈”,形容皇後與先帝的匹配關系。
對偶的文體
指講究對仗、工整的文學形式。近代學者章炳麟在《文學說例》中分析:“儷體為用,固由意有殊條,辭須翕闢”,說明其對偶文體的修辭特點。
補充說明:
俪體,是一個中文詞彙,多用于形容女性身材姣好、優美的身體狀态。更具體地說,它是一個褒義詞,用于形容女性體态的柔美、纖細和有曲線,通常表示一種“體态美、儀态美、身材美”的整體感覺。
俪體的拆分是由“人”和“身”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俪體一詞起源于古代文學作品,最早可追溯到唐代的詩歌中。它在文人筆耕時成為形容女性美好身材的精準詞彙。繁體字形為「俪體」。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俪體曾以「儷體」的形式寫成。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逐漸演變為現代簡化的「俪體」形式。
她的身材修長纖細,被譽為十分俪體。
俪影、俪姿、俪态、俪人、俪香、俪音等。
姣好、窈窕、婀娜、曼妙。
笨拙、臃腫、粗糙、丑陋。
【别人正在浏覽】